农村公路建设如何做到环保?
农村公路建设如何做到环保?
2018年,固原市原州区在修建一条14.07公里的农村公路时,发生了令人痛心的环保事件。施工单位固原市鸿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不仅破坏了赵千户林场的植被,还未经许可在红沟小学西侧河道取砂,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一事件最终导致公司经理张利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林场场长周志宝被通报批评。
这起事件暴露出农村公路建设中环保问题的严峻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但如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018年6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该办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根据办法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设计应当做好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的保护。设计单位需要对沿线环境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环保措施。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例如,尽量减少临时占地,保护坡口线范围内的林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生态敏感期施工;严格管理施工机械,防止油料泄漏污染水源;控制施工扬尘,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还要注重施工后的环境恢复。对于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应当制定详细的生态修复方案。比如,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对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对受影响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修复。
为了确保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办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实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确保每个项目都符合环保要求。
农村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非对立关系。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和技术创新,我们完全可以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建设需求,更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