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敏姐”摆拍家暴被拘:短视频虚假信息治理刻不容缓
“阜阳敏姐”摆拍家暴被拘:短视频虚假信息治理刻不容缓
2023年2月23日晚,抖音用户“阜阳敏姐”发布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画面中,一名女子在家中被一名男子殴打。随后,该女子在抖音平台直播时称自己被前夫家暴,并表示已经报警。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愤慨,并呼吁警方介入调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摆拍。据阜阳市颍州区委网信办通报,该抖音号注册人谭某(即“阜阳敏姐”)为了博取同情、吸引流量,与其前夫共同策划了这场“家暴”戏码。他们不仅提前设计了剧本,还在直播时谎称已经报警。据警方调查,从谭某发布视频到直播期间,当地警方并未接到任何相关报警记录。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警方联系到谭某时,她竟然声称“自己经常跟前夫发生争吵和打架,不需要警方处理”,并试图通过删除视频来逃避责任。据统计,这场直播吸引了1.4万人次观看,而谭某的行为也严重误导了公众,甚至有媒体未经核实就直接转发了这条虚假信息。
2月25日,阜阳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以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谭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与此同时,抖音平台也对该账号进行了封禁处理,并下架了相关视频。
“阜阳敏姐”事件并非个案。近年来,类似虚假摆拍的事件屡见不鲜。比如,不久前西安一女子因“给同事下药”而登上热搜,后经警方调查证实也是摆拍;还有“小学生巴黎丢寒假作业”“女子挺5个月孕肚征婚”等事件,无一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制造的虚假内容。
这类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欺骗了公众的情感,更可能引发“狼来了”效应,削弱真正求助者的呼声。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样造谣,只会伤害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如果类似事件频繁发生,公众可能会对真正的求助信息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及时援助。
针对短视频平台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抖音平台已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治理。例如,推出剧情演绎标注工具,要求用户对所有演绎类内容添加标签声明;建立热点内容核实机制,对疑似不实信息展开核查;升级“违规蹭热不当获利”规范,切断从“蹭热”到“获利”的链条等。据统计,2024年抖音累计处理虚假谣言452万条,处置涉企谣言视频4.8万条,有效守护了平台信息真实与用户信任。
然而,治理虚假信息不能仅靠平台努力,还需要法律规范和用户自律的共同作用。对于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惩处,包括经济处罚和信用惩戒,以增强威慑力。同时,用户也应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轻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减少虚假内容的扩散。
面对网络谣言这只“过街老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坚决抵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只有通过平台、法律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网络环境,保护用户权益并促进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正如阜阳市颍州区委网信办所言:“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让我们行动起来,面对网络谣言,人人喊打、真打实打,还网络一个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