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鼻息肉会自己好吗?症状、原因、手术、怎么改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鼻息肉会自己好吗?症状、原因、手术、怎么改善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presurgmedia.com/knowledge/Nasal_polyp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它不仅会影响呼吸,还可能导致嗅觉减退、面部疼痛等症状。那么,鼻息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治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鼻息肉常发生在哪里?

鼻息肉通常从发炎的鼻窦黏膜开始生长,因发炎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会导致炎症细胞的聚集、组织水肿与纤维蛋白的沉积,造成鼻息肉的产生。可能从鼻窦开口延伸至鼻腔,甚至堵塞鼻窦开口,影响鼻窦的正常功能,同时可能合并哮喘或过敏的现象。

鼻腔构造

鼻腔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内部构造复杂,由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侧,每个鼻腔又可分为鼻前庭及固有鼻腔,固有鼻腔内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鼻甲周围的空腔称为鼻道。鼻腔内衬满了鼻黏膜,鼻黏膜会分泌黏液,用来过滤和湿润吸入的空气,并阻止外来物质进入呼吸道。

鼻窦构造

鼻窦位于眉毛上颌间,颜面骨后的含气腔室(大约位置为眼眶及鼻腔周围),共有四对:额窦、筛窦、上颌窦,与鼻腔相通,同样衬着鼻黏膜。鼻窦的功能包括减轻头颅重量、共鸣发声以及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

鼻息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跟鼻窦炎有关吗?

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厘清鼻息肉的确切成因,但普遍认为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更像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持续性鼻腔发炎

持续性的鼻腔发炎被视作引发鼻息肉的最主要原因,因为鼻黏膜反复受到刺激,引发黏膜发炎、肿胀。以下皆为鼻腔长期发炎的情况:

  • 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或长期鼻窦感染,让鼻黏膜持续处于发炎状态。
  • 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等)刺激鼻黏膜,引发过敏反应,造成鼻腔长期发炎。
  • 其他鼻腔发炎性疾病:例如非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

基因遗传影响

研究发现,家族中若有鼻息肉病史,其他成员罹患鼻息肉的几率也相对提高。这显示基因遗传在鼻息肉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可能影响个体对发炎反应的敏感性和鼻黏膜组织的生长调控。

免疫系统失衡

部分鼻息肉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跃,攻击自身鼻黏膜组织,进而引发慢性发炎反应,最终形成鼻息肉。

其他相关因素

  • 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过敏: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消炎药后会出现鼻塞、哮喘等症狀,这类患者罹患鼻息肉的风险也较高。
  • 囊状纤维化: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影响身体分泌黏液的功能,导致鼻腔分泌物过于黏稠,容易阻塞鼻窦,增加鼻息肉的风险。
  •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粉尘、烟雾等环境中,也可能刺激鼻黏膜,增加鼻息肉发生的几率。

鼻息肉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鼻息肉初期可能毫无动静,但随着体积增大,就会逐渐影响鼻腔的正常功能。不过并非所有鼻息肉患者都会出现所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鼻塞,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多种严重症状。

  • 鼻塞: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发生在单侧或双侧鼻腔,也可能交替出现。鼻息肉会占据鼻腔空间,阻碍空气流通,导致呼吸不顺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需要张口呼吸。
  • 流鼻涕:鼻息肉会刺激鼻黏膜分泌更多黏液,导致流鼻涕。鼻涕的性状可能呈现清澈、浓稠、白色、黄色,甚至带有血丝,具体取决于鼻息肉的大小、位置、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
  • 嗅觉减退或丧失:嗅觉区域位于鼻腔上部,当鼻息肉增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阻碍气味分子到达嗅觉区域,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
  • 颜面疼痛或压迫感:鼻息肉增大时,可能会压迫到鼻窦或周围组织,造成脸部、头部、眼睛周围疼痛或压迫感。
  • 睡眠呼吸中止症:严重的鼻息肉会阻塞呼吸道,导致睡眠时呼吸暂停或呼吸不顺畅,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下来甚至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音重、耳朵闷塞感、耳鸣、喉咙异物感、咳嗽等症状。

鼻息肉的高风险族群是哪些人?

慢性炎症症状相关因素

  • 慢性鼻窦炎患者:长期鼻窦发炎是鼻息肉形成的主要成因,约 30% 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会合并鼻息肉。
  • 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长期受到过敏原刺激,处于慢性发炎状态,也更容易滋生鼻息肉。
  • 哮喘患者:哮喘和鼻息肉常常同时出现,因为它们都与呼吸道慢性发炎有关。
  • 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过敏者:这类患者对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消炎药(如布洛芬)过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哮喘等炎症症状,他们罹患鼻息肉的风险也较高。

遗传与体质因素

  • 囊状纤维化患者:囊状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影响身体分泌黏液的功能,导致鼻腔分泌物过于黏稠,容易阻塞鼻窦,增加鼻息肉的风险。
  • 家族中有鼻息肉病史者:鼻息肉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成员中有鼻息肉患者,其他成员罹患鼻息肉的几率也相对提高。

其他相关因素

  • 长期暴露于刺激物环境的人: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粉尘、烟雾、化学物质等刺激物环境中,会刺激鼻黏膜,增加鼻息肉发生的几率。例如,从事油漆、化工、建筑等行业的人员,风险可能较高。
  •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例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等,更容易受到感染,也更容易罹患鼻息肉。

鼻息肉的诊断方式有哪些?

鼻息肉单凭肉眼难以确认,需要专业的耳鼻喉科医师,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一系列检查,才能准确诊断。以下是常见的鼻息肉诊断方式:

  • 病史询问:医师会详细询问病患的症狀、病史、家族史、生活环境、药物使用等信息。
  • 过敏原检测:如果怀疑鼻息肉与过敏有关,医师可能会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找出可能的过敏原。
  • 鼻腔内视镜检查:使用内视镜深入鼻腔,直接观察鼻腔及鼻窦内部的情况,确认是否有鼻息肉、鼻黏膜发炎等。
  • 电脑断层扫描(CT):如果鼻息肉较大、位置较深或怀疑有其他并发症,医师可能会建议进行鼻窦电脑断层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鼻窦和周围组织的影像,帮助医师评估鼻息肉的大小、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鼻息肉怎么改善?不手术可以吗?

鼻息肉的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治疗方式会根据鼻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来决定。不手术的保守性疗法,适用于症状轻微、鼻息肉较小的患者,主要目的是减轻鼻黏膜发炎、改善鼻塞等症状,常见的保守性疗法包括:

  • 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鼻腔冲洗液,将鼻腔内的鼻涕、过敏原、刺激物冲洗干净,有助于改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 鼻喷剂:
  1. 类固醇鼻喷剂:保守治疗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减轻鼻黏膜发炎,改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狀。
  2. 抗组胺鼻喷剂: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息肉,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症状。
  3. 血管收缩剂鼻喷剂:可以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快速缓解鼻塞,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药物性鼻炎。
  • 口服药物:
  1. 口服抗生素:如果鼻息肉合并细菌感染,医师会开立口服抗生素同步治疗。
  2. 口服类固醇:短期服用可以快速减轻鼻黏膜发炎,改善鼻塞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3. 抗白三烯素: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息肉,可以阻断白三烯素的作用,减轻过敏症状。

鼻息肉何时要切除?手术方式有哪些?

如果保守性疗法效果不佳,或是鼻息肉过大、已经造成严重鼻塞、影响生活质量、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反复复发等情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功能性鼻窦内视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

通过鼻腔进入,将鼻息肉和其他阻塞物清除,以达到改善鼻窦通气和引流的目的。手术时会使用内视镜和微型器械,目标是尽可能保留鼻窦的正常组织。

  • 优势:
  1. 伤口小:手术经由鼻孔进行,无需在脸部或口腔切口,外观没有疤痕。
  2. 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较短,通常住院 1-2 天即可出院。
  3. 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手术过程:

手术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师会将内视镜从鼻孔放入,通过内视镜的影像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鼻腔和鼻窦内部的状况。如果鼻息肉阻塞了鼻窦开口,医师会将鼻窦开口扩大,让鼻窦内的分泌物能顺利排出,减少鼻窦炎复发的几率。并使用特殊的器械,将鼻息肉切除,同时清除发炎的鼻窦黏膜。常用的器械包括:

  1. 微创动力旋转刀:利用高速旋转的刀片,精准地切除鼻息肉和增生的鼻黏膜组织,出血量少,伤口小。
  2. 激光:利用激光能量,将鼻息肉和增生的鼻黏膜组织汽化,但可能会有较高的热伤害风险。
  3. 电烧:利用电流,将鼻息肉和增生的鼻黏膜组织烧灼,但止血效果不如旋转刀。
  • 手术风险:

鼻息肉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也和其他手术一样,伴随着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一般的轻微反应包含眼周瘀血肿胀或轻微疤痕组织,通常会随着时间淡化。极少数情况下(不到 1%),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例如:

  1. 眼球或眼周组织受损:手术位置邻近眼眶,操作需格外谨慎,以避免损伤。
  2. 颅底损伤,导致脑脊髓液漏: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3. 上颌、脸部永久性麻木:手术可能影响支配这些区域的神经,造成感觉异常。
  4. 嗅觉及味觉无法恢复或减退:手术可能影响嗅觉或味觉神经,导致感官功能受损。

鼻窦内视镜手术辅助选择

3D立体定位导航系统

传统鼻窦内视镜手术依赖医师的经验和空间感,但鼻窦构造复杂,手术视野有限,有时难以完全掌握病灶位置,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或深层病灶时,风险相对提高。3D立体定位导航系统辅助内视镜手术是将电脑断层扫描(CT)影像与内视镜影像结合,让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即时掌握手术器械与病灶的相对位置,精准定位病灶,提升手术安全性,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

  • 复杂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难度较高,需要更精准的操作。
  • 鼻窦解剖构造变异:例如鼻中隔严重弯曲、鼻窦气房发育异常等。
  • 靠近重要器官的病灶:例如靠近眼眶、颅底的鼻息肉,需要避免手术伤害周围组织。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针对特定炎症因子或免疫细胞研发的精准药物,能有效阻断炎症反应,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对于饱受严重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困扰的患者,或是那些容易复发、与第二型炎症反应相关的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后可考虑合并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以降低复发机率并巩固手术疗效。

第二型炎症反应是什么?

第二型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刺激物(例如过敏原)产生的一种复杂反应。当呼吸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细胞中的第二型辅助T细胞(Th2)会主导这一反应,并释放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刺激B细胞生成免疫球蛋白E(IgE)和活化嗜伊红性白血球,进而促进炎症反应。除了鼻息肉外,通常也与过敏性疾病:例如哮喘、异位性皮炎,慢性鼻窦炎、鼻过敏等等有关。

鼻息肉保守治疗的注意事项

  • 规律使用药物:按指示规律使用鼻喷剂或口服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 持续鼻腔冲洗:每天早晚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可以清除鼻腔内的鼻涕、过敏原、刺激物,保持鼻腔清洁。
  •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已知对某些物质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尘螨、花粉、霉菌、宠物毛发等。
  • 良好生活习惯:
  1.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鼻腔发炎的机会。
  2. 戒烟,避免二手烟,可以减少鼻黏膜受到刺激。
  3. 定期回诊追踪:按照医师指示,定期回诊追踪,让医师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式。

鼻息肉手术治疗后的照顾与饮食建议

住院期间:

  • 鼻腔填塞物:手术后,鼻腔内会放置填塞物以止血,通常会在术后1-2天移除。移除时可能会有些许不适,但请勿自行拉扯。
  • 鼻腔冲洗:医师会指示如何正确地进行鼻腔冲洗,以清除血块、鼻涕和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并促进愈合。
  • 药物治疗:医师可能会开立抗生素、止痛药、类固醇等药物,请按时服用,并告知医护人员认为有任何不适。
  • 头部姿势:保持头部抬高,可以减轻鼻腔肿胀。
  • 避免用力擤鼻涕:术后初期应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造成出血或影响伤口愈合。

出院后:

  • 持续鼻腔冲洗:按照医师指示,持续进行鼻腔冲洗,通常建议持续数周至数月。
  • 按时使用药物:按时使用医师开立的药物,例如鼻喷剂、口服药物等。
  •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数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例如跑步、游泳、跳跃等,以免造成出血或影响伤口愈合。
  • 避免抠挖鼻孔:即使感觉鼻腔干燥或有异物感,也应避免抠挖鼻孔,以免造成出血或感染。

饮食建议: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多摄取新鲜蔬果、蛋白质,补充维生素和纤维质,有助于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文献参考

  1.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2. 惱人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有救了!,长庚医院医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