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社区管理模式: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精分社区管理模式: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齐心守护,让爱回归”。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COVID-19大流行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群体,包括卫生工作者和其他一线工作者、学生、独居者以及那些先前有精神疾患的人,尤其受到影响。针对精神、神经和物质使用障碍的服务受到了严重干扰。
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高达680万,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于10月9日在北京启动了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宣传项目,主题为“齐心守护,让爱回归”。该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助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实现科学管理疾病和回归社会的目标。
什么是精分社区管理模式?
精分社区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助体系,联动社区,解决患者服药难、家庭脱困、社会接纳难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精神分裂症治疗管理从机构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的转变,从以管控为主的治疗模式向综合治理的管理模式的升级。
核心功能:破解三大难题
解决服药难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和用药监督机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例如,国家卫健委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中明确提出,对于治疗依从性差、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的、具有肇事肇祸风险的患者,推荐采用长效针剂治疗。
破解家庭脱困难题: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患者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心理支持和照护培训,减轻家庭负担。同时,通过职业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减轻家庭照护压力。
打破社会接纳壁垒:通过公众教育和反歧视宣传活动,改善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态度,为患者重返社会创造更加包容的环境。
实践案例:广东云浮的探索
广东省云浮市开展的“长效监护·稳定回归”三年行动,是精分社区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范例。该行动针对依从性差、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的患者,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
- 医保报销+财政兜底:确保所有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能获得必要的药物治疗。
- 危险性评估等级分层推进: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实施差异化的管理和服务。
- 多部门联动:整合精防、公安、民政、残联等各方力量,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支持网络。
通过这些措施,云浮市有效解决了患者服药难的问题,显著降低了复发率,帮助众多患者实现了病情稳定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未来展望:构建和谐社会
“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随着精神专科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等政策的落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正向社区康复层面深入发展。专家指出,社区是精分患者出院后康复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病情全程随访,规范治疗,解决服药依从性不足导致的复发问题,从而长期稳定地控制病情,最终帮助精分患者实现康复与回归。
为弥合公众与精分患者之间的“理解鸿沟”,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还推出了全国首个聚焦精神分裂症题材的线上线下沉浸式密逃体验。体验者将在多方合力帮助下,解锁“精神困室”并成功脱逃,寓意精分社区管理模式有效助力患者实现科学管理疾病和回归社会。
“齐心守护,让爱回归”,此次“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宣传项目”旨在积极号召社会各界对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携手在疾病康复解决方案上进一步推动精分社区管理模式的广泛开展,同时提高社会对于患者回归的接纳度,真正实现患者康复在社区,恢复社会功能在社区,助力和谐社会建立,以公益服务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