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撤县设市30年:从高光到失落,再到转型升级
开平市撤县设市30年:从高光到失落,再到转型升级
今年是开平市撤县设市30周年。30年间,这座岭南侨乡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的曲折发展历程,如今正谋求转型升级,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光时刻:从百强县到世界文化遗产
1993年1月,开平撤县设市,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建市初期,开平经济迅猛增长,多次跻身“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成为珠三角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1997年,开平潭江半岛酒店开业,成为全国首家县级五星级酒店,彰显了开平作为新兴城市的雄心。
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开平的国际知名度,更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失落之困:GDP排名下滑,发展动能不足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开平市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显露出明显的失落感。
从GDP总量来看,开平市在江门市内的排名持续下滑。1993年,开平GDP为40.15亿元,位居江门第三位。但自2006年起,台山市GDP超过开平,且差距逐年扩大。更令人担忧的是,原本GDP远低于开平的鹤山市,也在2021年反超开平,使得开平退居江门第五。
除了经济总量,开平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方面也面临挑战。2014年至2022年间,开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6万元增长至3.62万元,虽然增幅可观,但与江门市平均水平相比仍显不足。工业方面,开平市规上工业增速在2019年出现16.20%的下降,尽管2021年有所回升,但整体表现仍低于江门市平均水平。
重整旗鼓:融入大湾区,打造华侨文化新高地
面对发展困境,开平市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将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
根据《开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平将深度融入“双区”建设和“三区并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城市。具体举措包括:
- 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产业集群。
- 创新驱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海外侨胞桥梁纽带作用,拓展对外经贸发展空间,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 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升全域发展水平。
文旅融合:擦亮世界文化遗产“金招牌”
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开平市依托独特的侨乡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文旅新地标。
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总投资66亿元,以“百年商埠”为背景,以“华侨文化”为主题,通过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镇建筑,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1月试运营,预计全面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700万人次。
此外,开平市还积极开发碉楼深度游、华侨文化游、乡村生态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据统计,2023年开平市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结语:三十而立再出发
三十而立的开平市,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发展困境,开平市没有沉沦,而是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寻找新机遇。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开平市有望重振雄风,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