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辛亥革命背后的“厚黑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辛亥革命背后的“厚黑学”

引用
观察者网
8
来源
1.
https://www.guancha.cn/50952/2010_11_10_50992.s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T37LMBQ055619DC.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b699ee5338a193862afa147b
4.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author=%E9%9B%BE%E6%BB%A1%E6%8B%A6%E6%B1%9F&ii=790327e0811e1dae2g016b85
5.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f5152813536b0a45f088a7b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E%9A%E9%BB%91%E5%AD%A6/262336
7.
https://www.gmw.cn/02blqs/2006-04/07/content_442772.htm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E%9A%E9%BB%91%E5%AD%A6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了夜空,也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更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就在辛亥革命的次年,一位名叫李宗吾的四川学者提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理论——厚黑学。这个看似戏谑的学说,却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背后的人性博弈与权力斗争。

01

厚黑学的诞生:一个时代的产物

厚黑学诞生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国人开始反思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维新思想已经深入人心。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宗吾于1912年提出了厚黑学。他以“脸厚心黑”为核心,通过三国人物和楚汉争霸的例子,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人性本质。李宗吾指出,刘备的脸皮够厚但心肠不够黑,曹操的心肠够黑但脸皮不够厚,唯有司马懿兼具厚黑两个特点,才能一统三国。这种看似戏谑的分析,实则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生存法则。

02

辛亥革命中的厚黑学实践

辛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厚黑学的原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袁世凯无疑是辛亥革命中最能体现厚黑学的人物。在革命爆发后,他凭借北洋军的实力,先是逼迫清帝退位,随后又迫使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之位。他一面与革命党人谈判,表示支持共和;一面又暗中与清廷勾结,玩弄权术。最终,他不仅成功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还为后来称帝埋下了伏笔。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正是厚黑学中“脸厚心黑”的典型体现。

相比之下,孙中山虽然被誉为“国父”,但在权力斗争中却显得过于理想化。他虽然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过于相信人性本善,缺乏足够的权谋手段。在袁世凯的压力下,他不得不让出临时大总统之位,转而担任铁路督办。这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比,恰好印证了厚黑学中关于“脸厚心黑”的论述。

03

厚黑学的争议与启示

厚黑学自提出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将其视为官场第一书,有人则认为它是处事智慧的集大成者。然而,李宗吾本人却强调,厚黑学只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性描述,而非实际行动指南。他在《厚黑学》中写道:“我写厚黑学,原是游戏文章,不料社会上人,都当我真个教人做厚黑,我只好再做一篇《厚黑学之驳正》,以明心迹。”这种自嘲式的表述,恰恰体现了李宗吾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辛亥革命中,厚黑学既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也反映了理想主义者的无奈。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正视人性的复杂性。正如李宗吾所说:“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越失败;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越成功。”这种辩证的思考,或许才是厚黑学留给后人的真正启示。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厚黑学所揭示的人性本质,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理论,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正如许倬云先生所说:“李宗吾的厚黑学是燃犀烛隐,揭了黑森林中的勾当而已。”在这个意义上,厚黑学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刻观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