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热线》教你科学使用拟除虫菊酯防虫
《园艺热线》教你科学使用拟除虫菊酯防虫
在园艺种植中,拟除虫菊酯因其高效、广谱、低毒的特性,成为许多园艺爱好者常用的杀虫剂。但如何科学使用拟除虫菊酯,才能既有效防治害虫,又不损害植物和环境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什么是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仿生杀虫剂,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它通过扰乱昆虫神经系统的钠离子通道,导致神经信号传输异常,最终使昆虫兴奋、痉挛至死亡。
如何正确使用拟除虫菊酯?
喷洒时间:选择傍晚光照较低时,避免强太阳。因为拟除虫菊酯在强光下容易分解,影响药效。
喷洒部位:叶子正反面和整个树身都要喷到,特别是害虫藏身处。大部分虫子都躲藏在叶子背面和树身裂缝处,要让药水充分接触害虫。
喷洒间隔:一般需要多次喷洒才能有效消灭或者控制害虫。单次喷洒只能杀死成虫而不能杀死虫卵,过了虫卵发育周期虫卵变成成虫继续危害和产卵,所以两次喷药间隔必须短于虫卵发育周期,一般虫卵孵化周期大约在4至10天,喷药间隔掌握在4至7天。
稀释比例:根据说明书,不同植物有不同要求。比如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菜青虫时用量为20-40克/亩,防治蚜虫时为30-40克/亩。
交替使用: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拟除虫菊酯是接触性农药,大部分没有内吸作用,不会进入果实内部,果实食用前适当清洗后去皮后食用。在观赏植物上的虫害可以放心使用,不涉及食品安全。
不同场景如何使用?
蔬菜:选择安全间隔期短的品种,避免残留。比如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3次。
果树:适合长期生长的植物,注意安全间隔期。比如在柑橘树上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安全间隔期为40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3次;在苹果树上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4次。
观赏植物:不涉及食品安全,使用更灵活。但要注意室内使用安全,避免对人体和宠物造成危害。
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对猫剧毒:使用时需小心,不要让猫接触。如果家里有猫,可以选择在猫不在家的时候使用,或者选择其他对猫安全的杀虫剂。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否则会降低药效。
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残留。比如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安全间隔期为7天;在柑橘树上安全间隔期为40天;在苹果树上安全间隔期为21天。
使用防护措施:如口罩、手套,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
实用建议
轮换使用:可以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结合物理方法:如粘虫板、灯光诱捕等,效果更好。
注意环境因素:温度、湿度会影响药效。避免在强阳光、大风及下雨天气条件下喷施。
妥善储存:放在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误食。
通过科学使用拟除虫菊酯,我们既能有效防治害虫,又能保护植物和环境。但也要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通过合理种植、科学管理,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才是最根本的防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