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果《大奉》是一场沉浸式剧本杀,“打更人”这张人物卡要怎么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果《大奉》是一场沉浸式剧本杀,“打更人”这张人物卡要怎么出?

引用
豆瓣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397873/

本文为豆瓣网友的个人观点,主要讨论了网剧《大奉打更人》的剧集内容。文章包含大量剧透内容,请谨慎阅读。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恰好是在听书那段时间,听说了《大奉打更人》要影视化的事。当时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影视化的难度并不低。仅仅是世界观的架构,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代”,也不是单纯的修真世界,既存在妖魔神儒释道,又存在数理化等科学观念,许多设定都需要重新去糅合。

而“打更人”更是一种全新的职业名称。跟“小心烛火”的报更人不同,这个新造职业更近似于锦衣卫、监察员、廉政公署的集合体。武力值拉满,扫荡不平事。要把这些设定恰到好处地铺垫好,本就是件挺考验人的事。

原著有两个亮点比较吸引我,一个是架空世界观的设定中还加入了群聊系统,而群聊系统本身就玩了一场谁是卧底的游戏;另一个则是一些生动而别致的人物设定,比如魏渊在我心里印象颇深,而杨千幻、许玲音等一系列配角也让我觉得颇为有趣。

以目前更新的6集剧集来说,《大奉打更人》基本遵循了原故事的主线脉络来推进,在叙事顺序上没有大的调整。但剧集也简化了大奉世界的设置,还以剧本杀的方式来代入故事,更能让大家迅速融入吧。

以剧本杀入局大奉,沉浸式感受世界架构

要把穿越和重生合理合规地展开,可以说并不容易。而这一次《大奉打更人》选择了剧本杀。

自己也挺喜欢玩剧本杀的,所以当看到这样的设定时,倒是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和入梦、游戏、穿书甚至写作相比,沉浸式剧本杀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入局方式了。这样的改编,不仅贴合年轻人的生活,也算是与时俱进的巧思,同时也是比较合理且适合《大奉打更人》的设定。

在剧本杀里,人手一册的剧本通常会介绍世界观和人物小传,随着剧情的推进还会陆续有新的线索、技能等的浮现。这与刚穿越到大奉的杨凌体感是一样的,玩家本身都有一个代入角色的过程。往往在玩剧本杀时,好的玩家能够快速带入到角色,去适应剧情背景、演绎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并完成既定的角色任务。

当杨凌化身成为许七安时,并非开局就开挂,而是身处监狱,以小捕快的身份查案、自救,这都需要他快速融入环境,使用技能、查找线索、完成任务。

所以不得不夸一下这个点子。有点用一场沉浸式的剧本杀带着观众一起进入古装版赛博修真世界一起玩的意味。在DM介绍大奉世界观时,仅仅是数语带过——比如说到有书院、宗门、天域和妖国,却没详细介绍,就立刻切入到了剧本内容,也算详略得当。



通常最简单也是相对安全的做法就是在开篇的时候用1~3分钟将一个新的架空世界,用旁白或是文字配合漫画等形式表现,很直白地告诉观众这个世界里是怎样的构成、有哪些势力、分别有怎样的特长和特点,然后最后回落到“我们的主角/我们的故事……”。

这一回《大奉打更人》抛弃了这种方法,应该是希望能给观众更沉浸式的体验,所以DM的介绍点到为止。之后,大奉世界的构架、系统、机制都是由杨凌的体验来告诉观众。通过杨凌融入许七安这个角色,慢慢地熟悉这个世界,带着观众步调一致地去了解大奉。

前三集,就是在铺垫世界观。

初到大奉的杨凌尚未融入生活环境,身为长砳县小捕快,对书院、打更人、司天监等机构的认知都是无意间被动触及的。


许新年探望狱中大哥时,第一次透露了云鹿书院,也让人感受到“这个书院不简单”。

司天监飞来飞去,还会使用望气术,褚采薇傲气满满的反问,又体现了司天监并不弱于书院。

和司天监并肩探查碎银案的打更人显然也是地位相当的机构。更重要的是许七安街头偶遇劫囚、周立案力压权贵的都是打更人,旁枝末节里都可见打更人的身影。“夜半不做亏心事,白日不怕打更人”深入杨凌之心时,也让观众对整个故事的核心“打更人”有了具象的了解。

到了第五集,几大势力的关键人物才正式登场。

司天监监正、书院院长、打更人统领魏渊以及代表道门的天谛会金莲道长,逐一露面。作为“群聊系统”的关键道具“玉石小镜”也终于落入杨凌手中。

而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也大致展露出来:“体育生”武夫、“文科生”儒生、“理科生”术士,这三条路径已然十分鲜明。

如果说前几集陆续已经有几大势力的铺垫与介绍,但杨凌所了解到的只是底层碎片信息。而第五集披露的信息则如同上帝视角,看到了高层们的所思所想。这确实能帮助观众有整体概念、建立起各大派系的印象、降低观剧门槛,而剧情也开始步入正轨。

嬉笑日常里暗藏玄机

从第一集就很明显能感受到,《大奉打更人》的风格定位在轻喜+玄幻+悬疑,以轻松向为主导。有些中二的热血,不烧脑,可以当下饭剧,但暗藏的伏笔也不少。

杨凌警校毕业,却没考上警察,做了房产销售,还拿了销冠。当他成为许七安后,写下“我要赚钱”四个大字时,内心独白是:上辈子为了生活放弃梦想,这辈子我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至此就很明显了,这些都是为塑造人物埋下的伏笔,前后呼应——因为某种原因需要赚大钱而放弃了做警察,这样的许七安才会孤身阻挡劫囚、不畏权贵保护女眷……乃至后续剧情匡扶正道,而不是傻愣无厘头的热血。


学习的擒拿术、审讯技巧等等也是他能成为“武夫”、断案小能手的天赋技能。

理科生和警校生预备技能叠buff,对化学知识的熟稔,对名诗名句的应试记忆也都符合在大奉的“微微开挂”状态。

包括能屈能伸、逢迎领导却又在别人无法指摘处立刻以牙还牙,也符合旁人对许七安“有意思”的评价。


剧本杀店里的DM与司天监监正同为邱心志扮演,可别认为是剧组为了“省老头儿”,杨凌在店里注视的那柄剑就是第五集监正送许七安的法器。DM是为了引人入戏,监正则观引天命,冥冥中也有所牵动。



当然还有长砳县的各种案子。

《大奉打更人》的重点并不在破解案子本身,而是由一个个案件牵连起来的全局剧情。有一些看似的破绽,都暗藏玄机,大概率看到后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第一案税银案,解救了许家,展示了化学技能,和司天监搭上了关系,也为周立案埋下了因。

第二案弑父案,杨凌展露刑侦本领,和同僚搞好了关系,也让上级对他刮目相看,所以在周立案县衙从上到下都在保他。间接也和打更人搭上了关系。

第三案周立案,开始进入主线剧情,不仅和书院建立了关系,也被卷入了朝堂纷争。

几个案子看似并未完结,但本身也是在为后续剧情埋伏笔——比如当你质疑“钠既然这么难炼制,那么多箱假税银又从何而来”,而这正是主线剧情里的关键。

或许因为大奉这个架空世界,还有许多额外机制需要解释——比如“打更人”,估计所有第一次接触的观众都会以为真的是讲一个敲梆子的打更人卷入命案从而展开的推理破案剧——所以第1~4集基本都在铺垫世界观、插科打诨地解释各种背景信息。

当许七安加入打更人衙门后,真正的故事才开始推进。

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在于NPC

正如剧本杀一样,NPC/DM和队友演绎得越好,沉浸式的感受才会越强烈;而影视剧的代入感,很大程度上也是靠群像配角带来的。

我一直觉得,男频的故事里,最出彩的角色未必是主角,而可能是某个配角,如灯塔如高山,如白月光般,烙印在读者/男主心中。

《大奉打更人》中,相比男主角许七安,魏渊才是我心中更期待的角色。如果是从魏渊的角度去讲述,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沉重而有厚度的故事。所以,儒雅、坚韧、为大义而又情感专一的魏青衣,在轻喜剧的世界里仍然是很正的角色。

书院院长赵守和司天监监正同样也是严肃的角色。这三位上位者因胸怀天下、俯瞰众生,自然是最正气盎然的存在。而朝堂之上,目前出场的长公主怀庆也同样周正。与魏渊算是政敌的当朝首辅,虽然只是被人提了一嘴,但显然也会是一个正经角色。

到了“中层”人物,却有了各自的诙谐搞笑。争夺弟子的大儒们、“强买强卖”的金莲道长、痴迷炼金术的监正四弟子宋卿拉满了反差。一面要维持自己的身份,一面却总忘了身份让人啼笑皆非。倒是让人物更为鲜活。

看到现在,最打动我的却是长砳县衙门里的这群官吏——如果从整个故事来看,他们真的算是小人物了,可也是这群人在周立案里给了我暖心一笑。

捕快们摸鱼归摸鱼,也捡着罪大恶极的摸;县令师爷“物尽其用”压榨许七安,但同样也护崽子。虽说面对权贵,这群捕快、官吏也会害怕,有身为“蚂蚁”的自知;却仍守着正义和骨气的底线,也会动脑子、想法子。这一群相对底层的角色是目前代入感最强的,演员的表演也恰到好处,自然舒展。

如果说,杨凌刚到大奉时,有那么点故意讨好婶婶、想法子和同僚搞好关系是为了生存;那我觉得他真的开始接纳许七安这个身份,融为一体,成为大奉的一名打更人,则是在感受到家人、同僚的真心以待之后。

前六集中小小的燃爆点是那一句“匹夫一怒”,但这更多的是杨凌本身自带着的正义感,而非出于身为许七安的责任与情感。就像是他脱口而出的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当下环境里,他对自己的认知定位仍然是“异世界的过客”。

而真正的燃点,必然是在杨凌接纳自己身为许七安的身份之后。

只不过,无论是现代人所掌握的知识,还是许七安自身所负的气运,这些都是打更人这张人物牌所附带的技能。怎么出这张牌,不仅是主角的心性决定的。身边的这些NPC,也就是现在登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地位高低,都在推动着杨凌与大奉世界的羁绊越来越深。

群像戏在我看来也是《大奉打更人》的重要看点,每一个配角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活生生的人,魏渊、赵守、金莲道长以及尚未出场的一些角色,都是我追剧的动力,这就足以让我期待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