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石化:以创新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大连石化:以创新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近年来,大连石化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国石油集团炼化板块的7项关键业绩指标中,有5项位居前列,炼油完全加工费指标更是位列6家千万吨级燃料型炼厂之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大连石化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实践。
企业概况
大连石化隶属于中国石油,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现有炼油生产装置48套,化工生产装置7套,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050万吨,能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苯类、聚丙烯、细旦纤维等200多种石化产品。企业正在实施搬迁改造项目,计划分两期在西中岛建设新厂区。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大连石化建立了独具特色的“1+1+N”体系审核模式,即每年开展一次全要素、全覆盖审核,开展一次针对体系运行短板、薄弱环节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验证评价审核,开展N次专项审核。这种模式为干部员工清晰描绘了管理提升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在制度建设方面,大连石化实施“双循环”管理制度体系,将320项制度分为“短板制度”“基本受控制度”“运行良好制度”三个等级进行差异化管理。通过专业管理和公司两个层面的评估,确保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企业还开展“处长讲制度”“主任讲制度”等活动,确保制度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风险管控实践
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大连石化积极推进“无泄漏工厂”建设。企业建立“无泄漏装置”管控体系,推进标准化装置制度建设,按照“一装置一方案”的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泄漏。同时,引入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前移管理关口,提高属地自主修复率,确保新发现的泄漏点在15天内动态清零。经过连续攻关和专项整治,相比2020年,公司LDAR泄漏点数显著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在施工作业风险管控方面,大连石化提出“三降低、三保障、一提升”的工作思路,着力降低作业总量、降低作业风险等级、降低违章问题数量。企业自主研发投用了“违章问题管理追溯”“重复发生违章问题预警”等管理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合规管理方面,大连石化全面构建依法治企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和涉法事项法律审查制度,实现既有问题100%整改,并针对9项风险制定了26项防范应对措施。
安全管理成效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大连石化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不仅在关键业绩指标上名列前茅,更在本质安全水平上实现了质的飞跃。LDAR泄漏点数达到历史最低,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水平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大连石化搬迁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展望
随着搬迁改造项目的推进,大连石化将建设10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最终实现2000万吨炼油和240万吨乙烯产能。新厂区将按照“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建设绿色低碳高效新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大连石化将继续秉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动企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