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疫苗副作用引发热议!如何维权?
科兴疫苗副作用引发热议!如何维权?
近日,关于接种北京科兴疫苗后出现严重副作用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反映接种后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甚至有报道称个别接种者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这些情况不仅引发了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也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和维权问题。
什么是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定义,疫苗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按照发生原因,AEFI可分为五类:
不良反应: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 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轻微症状。
- 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较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疫苗质量事故:因疫苗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害。
预防接种事故:因接种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害。
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心因性反应: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个体或群体反应。
异常反应如何补偿?
根据《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在本市依法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机构中,受种者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后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不能排除异常反应,依法需要经济补偿的,适用本办法。
补偿项目主要包括:
- 医疗费:实际支出的基本医疗费用。
- 误工费:按照本市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
- 护理费:参照本市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
- 交通费: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最高不超过1万元。
- 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程度和年限计算。
- 死亡补偿金:按照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补偿程序:
-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工作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开展。
- 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管理工作。
- 区疾控部门负责本辖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管理工作。
- 市财政部门负责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相关资金。
科兴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发表的研究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科兴疫苗后,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在接种第二剂后21天内,过敏反应的风险略有增加,但绝对风险仅为每100万人6例。
另一项在香港进行的研究表明,面对Omicron变异株,两剂科兴疫苗对60岁以下成年人的重症保护率为89.9%,与mRNA疫苗相当。对于老年人群,虽然两剂科兴疫苗的保护率略低,但接种第三剂后可提升至98%,与三剂mRNA疫苗的保护水平相当。
社交媒体上的声音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接种科兴疫苗后的体验。有人表示接种后出现发热、乏力等常见副作用,但多数人表示这些症状在几天内自行消失。也有个别网友反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反应,如高烧、腹泻等,但这些情况相对较少。
结语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任何疫苗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对于科兴疫苗,大多数接种者出现的是一般反应,如发热、乏力等,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微且会自行消失。如果出现严重异常反应,受种者可以通过官方渠道申请补偿。同时,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其对公共卫生的贡献也日益显著。因此,科学认识疫苗副作用,理性对待异常反应,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