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都乡村振兴:青白江与蒲江的绿色生态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都乡村振兴:青白江与蒲江的绿色生态实践

引用
新华网
12
来源
1.
http://www.sc.xinhuanet.com/taking/2021nyncj/qfl.htm
2.
https://www.sohu.com/a/496334639_121124407
3.
https://new.qq.com/rain/a/20221011A0298M00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194887014886116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227069
6.
http://sc.people.com.cn/n2/2022/1220/c345167-40238185.html
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1/12/c_1121941945.htm
8.
http://scdfz.sc.gov.cn/zzfw/zzcy/content_51010
9.
https://www.tuituisoft.com/blog/47465.html
10.
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photo/20240308/7a1fc440016849468625885abaa152ab/c.html?page=2
11.
https://finance.sina.cn/china/gncj/2021-06-14/detail-ikqcfnca0993036.d.html
12.
https://www.mycaijing.com/article/detail/436753?source_id=40

成都乡村振兴:青白江与蒲江的绿色生态实践

在成都,乡村振兴的宏伟变革如画卷般绚丽铺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再到人文治理提升,成都全力推进乡村各项措施,努力实现乡村宜居宜业。通过科学规划与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乡村在保持特色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01

青白江:开放农业引领乡村振兴

青白江区依托国际铁路港口岸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方林介绍,青白江区引进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初步构建起都市现代开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例如,吉选柴门结合现代都市人群简单便捷生活需要,采用现代化设施打造共享智能中央厨房,一天可同时为8000人提供冷餐服务、为4000人提供热餐服务;丰科生物科技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菌菇,已有20余条生产线投入使用,每天可生产蘑菇30吨到40吨,公司有30%的菌菇出口欧美国家;“我的田园”打造的“自然王国”儿童乐园、“隐居乡里”打造的“杏花山上”特色民宿、贵和高科打造的“蓉欧里”田园生态火锅等都已成为远近知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2021年,青白江区将持续放大开放优势,以开放农业引领乡村振兴,走出一条以开放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发展都市开放农业。围绕“开放农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发展重点,提升打造一批高端精品、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园区,带动优质农产品“引进来、走出去”。二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行“农业园区+川西林盘+景区”发展模式,利用生态本底,植入特色产业,挖掘文化元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精品林盘。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在农业农村领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用好农用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放活农村金融、培育农村人才等多个方面找到新路径、新方法。四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积极创造高品质乡村幸福美好生活。

02

蒲江:生态与产业的完美融合

在蒲江县,明月村和两河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展示了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经验。

明月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境内,全村人口2000余人。明月村面积约为 6.78 km2,距离成都市区约 90 km。2014年6月,以明月窑为核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明月村已经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典范,是一个以陶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全国各地的陶艺家、收藏家、作家、设计师、画家来到这个这个偏远的村庄,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工作室。

这些怀揣田园梦的新村民携众多文创项目入驻,不仅带来了浓厚的文艺气息,更引来宝贵的资金和人气。多次参展成都、北京等地的设计周,艺术节等。还代表中国文化参展“2017天府文化周”摩洛哥之行。但明月村的竹林和茶田主人没有变,原住民的声音并没有在古村嬗变中被淹没,他们通过制度设计保有了参与决策的权利,更通过各种经营活动找到自己在明月村旅游生态中的位置。

凭借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成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四川省成都市的重大旅游项目,并凭借着开放、包容、创新、绿色的共享共创发展模式,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两河村在村支书姚庆英的带领下,从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村庄,到如今圆梦小康。2021年,两河村人均收入达到3.7万余元。两河村修起了集中配送中心,这是一个大型单层库房类建筑。院门口挂着两块招牌:“两河家园果品合作社”“两河村集中配送中心”;院内是占地约20亩的库房建筑。走进集配中心,硕大的空间整齐码放着成千上万盒从会理县买来的石榴,几辆大挂车正在装车,百余名妇女10来人一组,一边谈笑,一边分拣、计重……

“集中配送中心是2017年修好并投入使用的,当时钱不够,我们找老百姓众筹。”回忆发展之初,姚庆林感慨万千。彼时,集中配送中心以2000元一股向老百姓征集入股,最后收到了400多万筹款,“大家伙儿排起队来交,我感动‘惨’了。”这个倾注了所有村民心血的集中配送中心也不负众望。姚庆林告诉记者,所有欠款均已在2020年还清,2021年人均分红1000元,2022年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就在记者探访之际,集中配送中心的另一侧已经开始扩建,“我们准备扩建10亩,预估明年纯收入能达到230万元。”姚庆林说。

在人才方面,两河村注重培养年轻人才。29岁的胡林在姚庆林的邀请下,从成都一家公司白领岗位回到家乡,搞起了互联网+农业,并在村两委发光发热。在他的上门教学下,不少种植户都搭建起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打开了销售渠道。通过“目标选人”的方式,姚庆林亲自带头游说,留住了二十多名懂科学、有见识、善营销的大中专毕业生。“现在,我是村干部里年纪最大的那个。”姚庆林说,除了她,其余的村干部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03

成都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

在这场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无数奋斗者不断努力,推动丰硕的成果。随着先行村和重点村的建设,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服务均等化加速推进,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未来,成都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从而将乡村振兴事业推进到新的高度,开启更为辉煌的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