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维护:一场关乎生命安全的守护战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维护:一场关乎生命安全的守护战
2024年4月4日,广东东莞万江社会福利中心内的康怡护理院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1.1316万元。经调查,这起事故的起火原因为303房间9号床上由打火机明火引燃床上可燃物品,与9号床老人有关。更令人震惊的是,涉事公司擅自将设计为避难间的303房间改建为疗养房并安装了氧气管道,供氧装置末端被烧损后氧气泄漏,形成富氧效应,加快了火灾燃烧速度。
这起惨痛的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安全维护绝非小事,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如何确保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安全运行呢?
首先,定期维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相关标准,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包括:
气源检查:氧气瓶组需定期检查压力,压力不足时及时更换;液氧罐需监测液位与压力,液位过低要及时补充,压力异常需排查原因。
管道系统检查:使用专业压力检测设备对管道进行定期压力测试,测试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左右,保压时间不少于10分钟,压力降应在允许范围内。同时检查管道连接部位的密封情况,发现松动或密封件老化要及时处理。
终端设备检查:氧气插座要检查插拔是否顺畅,内部阀芯密封性能是否良好;湿化瓶需每日更换湿化液并清洗消毒,吸氧管要严格遵守一次性使用规范。
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医用气体管道系统 第1部分:压缩医用气体和真空用管道系统》(GB/T 44059.1-2024)和《医用供应装置》(GB/T 43952-2024)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医用气体供应系统标准体系,为医疗机构的气体供应及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医疗也为供氧系统的维护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供氧系统的实时监测,包括压力、流量、泄漏等关键参数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维护人员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尽管有标准可依、有技术支撑,如果执行不到位,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康怡护理院的悲剧,除了设施问题,更暴露出了管理上的漏洞: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无水、工作人员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等。这提醒我们,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严格的管理来保障,再完善的标准也需要人去执行。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是医院的生命线,它的安全运行关乎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安全。从东莞康怡护理院的火灾事故中,我们看到了供氧系统维护不当的惨痛代价。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医疗机构能够高度重视供氧系统的安全维护,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确保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