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万起买的大额存单被抢光,银行不缺存款了,行长们还要降利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万起买的大额存单被抢光,银行不缺存款了,行长们还要降利息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5A06OBF00

导读:近年来,随着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持续下降,大额存单从曾经的"抢手货"变成如今的"难觅踪影"。本文通过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包括市场利率下降、银行策略调整、投资者行为变化等因素。

"这笔大额存单是我五年来做过最好的理财决定。"某互联网大厂员工李娅(化名)感慨道。

2020年2月,她在某民营银行购入了一笔年利率为4.2%的五年期大额存单20万元。"每天预估利息23.01元,到现在利息已经累积了3.7万多元。到期预计可获得4.2万元利息。"李娅表示。

然而,当这笔大额存单还有7个月到期时,李娅发现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大额存单了。"我们早就不发行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大额存单了。有客户来咨询,我们推荐他们直接存定期就好。"华南某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

大额存单自2015年6月推出,在银行人士看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在小部分客户群体中流行,大部分客户对其爱答不理。随着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持续下降,商业银行开启接连降息,居民存款意愿高涨,大额存单在近三年愈发高攀不起。"定闹钟抢大额存单"、"排队半年等大额存单"等现象屡见不鲜。

如今,越来越多的银行不缺存款了,大额存单也从曾经的"揽储神器"被银行"打入冷宫"。

"抢大额存单抢到精神衰弱"

在把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熟悉的民营银行APP全部翻了一遍后,李娅终于接受了一个现实:利率超过2%的大额存单已经几乎没有了。

最令李娅懊悔的是,她在2020年买了一笔年利率为4.0%的五年期大额存单20万元。后来因为朋友借钱,她将这笔大额存单提前取出。"朋友只借了5万元,但我取出后,就再也没见过这样高利率的存单了。"

7月末,国有大行自2022年以来第五次下调存款利率,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有1.8%。一位拥有100万存款的投资者,在三年前买五年期大额存单(以3.8%利率为例)和当下存五年定期,利息收入就少了10万元。

大额存单利率越来越低,且越来越难买。"抢大额存单抢到神经衰弱,每天订好闹钟来抢。"有网友分享自己抢大额存单的经历时称。

能抢到大额存单的客户总能引起大家的羡慕。"到底怎么抢到的啊?感觉输完密码就已经没了。"

"没有技术,只有手速。"该网友回复道。

今年4月,招商银行被发现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在手机银行上已下架。

招行客户经理在回应咨询时表示,目前客户存款意愿较强,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但资产端投放相对乏力。压降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或存单可以更好地管理净息差。

"去年就已经基本买不到了。"招行客户张楠(化名)吐槽道,下架只是彻底断了买大额存单的念想。

她也曾定了闹钟蹲守大额存单,但一直没抢到。

"忘了定闹钟,晚进去了一会儿都没了。以前3.5%的都看不上,现在被理财坑怕了,结果想买买不上。"有网友分享去年初抢大额存单的经历时吐槽道。

前段时间,张楠发现工行挂出有10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可惜现在没这么多钱了。"而客户经理告诉她,这款大额存单也早已售罄,如果需要存款,直接去存定期就好。

某大行资深银行客户经理介绍,利率市场化后,大额存单的利率可以在利率自律机制划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浮。刚开始,大额存单和普通定期的利率差额很大。"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能有3.25%,而定期存款利率是2.75%,那肯定等着抢大额存单嘛。"

她表示,现在银行也不太缺存款了,大额存单的利率和普通定期的利率差额就不断缩小,现在只有0.1%左右了,而且额度也不多。

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的断货潮已经从大行、股份行开始蔓延至城农商行、民营银行。

2022年期间,许多中小银行的存款每天数千万乃至上亿地流失。如今,在相对略高的大额存单吸引下,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也成了断货王。

武汉众邦银行APP显示,其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有3.15%,5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3.65%,但均显示已售罄。1年期以内的大额存单还可以直接购买,年利率仅有2.0%。

山东威海蓝海银行APP显示,其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均已售罄。其3年期年利率为2.50%,1年期年利率为2.10%。

投资者们开始对0.1%的利率差距锱铢必较。在蓝海银行买20万元1年期大额存单,其利息为4200元,比众邦银行多200元,蓝海银行1年期的大额存单就已经售罄。

面对不断下调的利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持有大额存单到期。大额存单的转让区成为投资者为数不多可以买到存量大额存单的专区。

"接到了别人转让的大额存单,利率2.85%,犹豫一秒都是对它的不尊重。"有网友分享道。

从爱答不理到高攀不起

"成本高了,不划算了。"一位城商行行长解释为何不再新发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

投资者之所以感受到买大额存单更难了,是因为买大额存单的人更多了,供不应求。

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住户部门存款规模大幅上升,2022年度新增17.84万亿元,2023年度新增16.67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住户部门存款规模新增9.27万亿元。

招行行长王良在2022年的中期业绩会上就指出,上半年存款增长提前完成全年目标,零售贷款则仅完成计划的30%多一点。

王良介绍,(2022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特别不好,客户买股票、买基金的投资减少;二是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波动加大,客户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意愿有所减弱,很多客户喜欢到银行存定期存款,三年期定期存款最受欢迎。招行也适度投放了一些大额的定期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

如今被疯抢的大额存单并非生来就如此受欢迎。实际上,大额存单这类产品诞生以来不过9年时间。

2015年6月3日,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央行指出,大额存单的推出,有利于有序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央行还指出,通过规范化、市场化的大额存单逐步替代理财等高利率负债产品,对于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具有积极意义。第二年,大额存单个人认购起点降至"不低于20万元"。

华北某城商行行长李敏(化名)表示,大额存单在自律机制划定的利率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上浮。大额存单刚推出时的确火了一阵儿,最初能上浮40%的利率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收益的投资渠道。但当时更多算是小众客户范围内流行。

对银行来说,大额存单给银行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存款负债来源。银行也愿意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更高的利率。

但当时,理财市场上百花齐放,鱼龙混杂。既有收益率高达10%-20%的P2P产品,收益率不低于8%且存在隐性刚兑的信托产品,银行理财的收益也普遍在5%以上。

此外,中小银行自2018年以来推出互联网存款产品,有银行甚至1年期存款利率可以给到4.6%。而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在3.85%左右,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吸引力不足。

随着P2P、第三方理财等风险暴露,信托产品打破刚兑,互联网存款产品、不规范的高息揽储手段被不断规范,叠加股市、基金波动,市场投资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利率大幅高于定期存款且无风险、能转让的大额存款引起投资者关注。

对中小银行来说,大额存单也成为互联网存款被规范后唯一可以吸引客户的揽储利器,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中小银行重视。

华南某城商行客户经理表示,她印象中,大额存单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走红。因为大行开始降息了,当时该行每个月发一两次大额存单,但2023年后额度就已经很少了。客户经理开始引导客户去购买结构性存款。到2023年下半年,该行几乎就已经没有新发3年期及5年期大额存单了。

行长们的当务之急:压降存款成本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趋势,投资者为了锁定较高的利率,近两年存款定期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银行支付的存款成本下降幅度小于贷款利率下降速度。

以工行为例,其2023年存款利息支出5896.88亿元,同比增加22.8%。其中,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增长13.8%,而平均付息率上升14个基点。存款定期化是重要因素,结构上,工行定期存款增加41761.47亿元,增长27.6%,而活期存款减少6171.11亿元。

面对不断收窄的净息差,多家上市银行2023年营业收入乃至净利润出现负增长,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各银行行长的当务之急。

早在规划2022年工作时,招行就提出,坚持核心存款增长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对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高成本存款的量价管控,维持活期存款较高占比,保持存款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这也为大额存单下架埋下了伏笔。在展望2024年工作时,招行再次强调,坚持以低成本核心存款增长为主,加强对高成本存款的限额管控,同时根据市场利率走势,灵活安排市场化资金融入,降低整体负债成本。

李敏表示,作为银行管理者,在当下更喜欢6个月、1年期的存款,存款成本较低且流动性可控。而三年期、五年期的大额存单在降息趋势下不仅付息成本高,且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持有到期,在利率调整时很难降下来。

李敏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数银行开始主动控制,削减三年期、五年期的发行规模,调降大额存单发行利率。

李敏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引导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不少银行净息差收窄,贷款需求放缓,继续发行高成本的大额存单会侵蚀其利润;此外,还有少部分银行,尽管其净息差水平较好,但在市场利率整体下降的环境下,没必要再为存款支付更高的成本,也会减少大额存单发行或调降利率。

李娅发现,银行提示她,可以按照2.5%的利率购入3年期大额存单,这是针对此前购买4.2%和4%的五年期大额存单客户的专享服务。

期限短了,利率降了,相较此前的存单,20万元存三年的利息要少赚1.02万元。李娅表示,到期后大概率会选择银行推荐的方案。"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