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发布新举措 全面提升石油工程现场安全防护水平
中石化发布新举措 全面提升石油工程现场安全防护水平
近日,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发布了最新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对石油工程现场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更加严格和细致的要求。这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不仅体现了中石化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更为一线工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工作环境。
《管理细则》主要内容
《管理细则》从人员管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员工行为规范到临时设施设置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特别强调,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统一穿戴公司配发的安全帽、劳保服和劳保鞋,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在人员管理方面,《管理细则》要求项目经理、主管项目安全副经理和HSE监督人员必须持有“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持有相应操作证书,餐饮服务人员需持有健康证。同时,施工期间严禁把安全帽、安全带移作他用,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及危险作业中接打手机,严禁打架斗殴和酒后上岗。
在临时设施设置方面,《管理细则》要求营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处,生活、办公区域不宜选择在低洼、山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地点。办公用房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活动房或砖砌房,宿舍内必须设置单人铺,床铺的搭设不得超过2层,室内净高不低于2.5m,人均面积不得小于2.5m2,且不得超过16人。食堂应选择在通风、干燥的位置,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装修材料必须符合环保、消防要求。
新举措的实施背景和意义
中石化在2024年设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高质量技术装备和管理绩效支撑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各企业践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全面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为生产经营屡创佳绩、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此次发布的《管理细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旨在全面提升石油工程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现场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在石油工程现场,各类劳保用品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屏障。安全帽作为头部的“守护神”,不仅帽壳要坚固,帽衬也要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安全鞋具有防砸、防刺穿、防静电、防水、耐油等多种功能,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护脚部安全。防护手套根据工作场景的不同,有防割、绝缘、防有机溶剂等多种类型。在灰尘多、有刺激性气味的环境中,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呼吸防护用品必不可少。反光马甲能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反射光线,提高可见性。对于高空作业人员来说,安全带就是“生命带”,必须确保挂钩完好可靠。
除了使用劳保用品外,设置安全警示牌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警示牌应简洁明了、针对性强且易于识别,设置在入口、出口、设备旁等明显位置。同时,需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事故案例分析
2008年1月7日,某石化公司常减压装置在维修常压塔塔顶空气冷却器漏油管束过程中,因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风险意识,违章作业,导致汽油泄漏引发火灾,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2007年3月19日,某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一名钻机试验工在进行售后安装服务时,因未系安全带、安全帽系带未锁定、未穿劳保鞋等违章行为,从井架二层台坠落身亡。这些事故案例充分说明,违章作业和管理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结语
中石化此次发布的新举措,从人员管理到设备使用,从临时设施设置到安全意识培养,全方位提升了石油工程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为一线工人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我国石油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