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代成化朝瓷器的发展特征及鉴定要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代成化朝瓷器的发展特征及鉴定要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30/18/60091941_1118841527.shtml

明代成化朝(1465-1487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瓷器以胎质细腻、釉色温润、彩绘精美而著称,尤其是斗彩瓷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本文将从胎骨、釉质、色釉瓷品种、彩瓷特点、青花艺术风格、斗彩工艺、纹饰题材、器型特点以及款识特征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成化瓷器的发展特征及鉴定要点。

胎骨与釉质

成化瓷器的胎骨非常洁白,其胎质的精细水平不仅远超元代,也超越了永宣时期,器物的胎壁非常轻薄,堪比永乐时的薄胎器物。釉质也比前朝后进步不少,比宣德时更加精细,釉面非常光润,以前的橘皮纹现象已经非常少见。但是釉色的种类,与永乐、宣德时期相比,有了明显的减少。这并非是烧造水平的退化,很可能是受成化帝的个人审美趣味影响所致。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

色釉瓷品种

此时的色釉瓷品种主要有白釉、红釉,以及仿哥釉。白釉的颜色微微闪黄,釉质十分光润。黄釉瓷并不多见,较前代的提升并不多,黄中带绿,说明此时的黄釉瓷仍并未取得巨大成功。


明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彩瓷特点

真正令世人称道的,是成化时期的彩瓷。成化彩瓷虽然仍以青花为主,伴有少量的酱彩,而以往就有的釉里红,在这时已经极少见到,甚至说消失无踪。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工匠们在青花矾红彩的基础上,继续烧造除了彩瓷品种——斗彩,这种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产品,不仅深受当时市场的喜爱,更是成为成化瓷器的一个代表性品种。


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青花艺术风格

成化的青花,从艺术风格上,也可以分为早期成化和典型成化。早期的成化青花无论是胎釉、还是器型、纹饰,与宣德青花都非常相似,以进口青料入器,色泽浓丽,且伴生有黑铁结晶斑。彩绘笔触小,层次分明。这类青花的鉴定,需要有年款来辅证,否则非常难以辨别。不过这类青花的数量也非常少。


明成化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而典型成化青花与宣德青花的区别就十分明显了。因为这类青花所用青料以江西产的陂塘青为主,发色淡雅,无结晶斑,这是个非常显著的区别。再者,这类青花的描绘笔法区别于宣德时的绘画风格,因此层次感并不及宣德青花强。

另外,成化青花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非常少见厚重的大件器物,所谓“成化无大器”,这则鉴定要点不仅对青花而言,也对其他品种的器物有效。


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

斗彩工艺

斗彩是成化朝首屈一指的瓷器品种。所谓斗彩,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一类瓷器。先以釉下彩的形式,勾勒出青花图案轮廓,再以釉上彩的形式,在青花轮廓中进行填色,常见的有红、黄、绿、紫等。“斗彩”这种名称的确切由来,尚众说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是釉上彩和釉下彩争奇斗艳,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斗”在江西景德镇一带的方言中,有“凑”的意思,所以“斗彩”即釉上彩和釉下彩凑合在一起的意思。成化斗彩所用青料为国产料,发色淡雅,釉上彩所用釉料纯净柔和且透明,唯紫色比较鲜艳。

因斗彩主要是作为宫廷用瓷被烧造出来,因此传世量并不多,且在明朝当时就已经成为顶级贵重的珍品。

纹饰题材

统观成化一朝的彩绘瓷器,其纹饰题材十分丰富,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这一时期恢复了元代文人画派的艺术风格,大多取法于名人绘画,推崇淡雅之风,画工精细。常见的纹饰题材有缠枝花卉、松竹梅、葡萄、蕉叶、团花、花蝶、草虫、花鸟、云龙、海兽、狮球、山石、人物等等。

这些纹饰也都反映了本朝的一些特点,如所绘男童的后脑部分较大,人物纹的衣着常只用一种彩色来表现等。此外,成化斗彩的填色方式为“平涂法”,而非渲染式填色,所以花纹的各部分的色彩较为一致,而非那种有渐变的晕染感。


明成化斗彩团花菊蝶纹罐

器型特点

从器型上看,成化瓷器造型种类并不多,且多是小件器物,这一结论可能与所见的成化传世器物不多有关。常见的以盘、碗、高足碗、杯、梅瓶、罐、盒、炉等,造型风格格外轻巧。盘类器的圈足较矮,碗类器碗壁下部转折程度较小,明显区别于永宣时期,罐类器一般器身矮扁,器盖平而无钮,一般罐盖都是盖到肩部,不露口际,如典型器物天字罐。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款识特征

从款识上看,成化官窑器的器底均带有年款,少数民窑器也有,其形式多是六字两列楷书“大名成化年制”款,外设双线蓝圈,有的小件器物则是加双线蓝色框。个别器物年款形式为六字楷书横款。

从传世的成化官窑器来看,成化六字年款似乎由专人书写,甚至可能出于同一人之手,这一点从笔体上可进行推测。著名陶瓷专家孙瀛洲先生,将成化六字年款的笔法特征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一首六句歌诀,即:

“大”字尖圆头非高。
“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七平微头。
“製”字衣横少越刀。
“明”字窄平年应悟。
“年”字三点头肩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