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该如何破内卷?
2025年,我们该如何破内卷?
内卷,这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词汇,不仅体现在职场竞争中,更渗透到各行各业。从光伏产业到新能源汽车,从外卖行业到传统制造业,内卷现象无处不在。那么,内卷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破除内卷?本文将通过多个实例,为您揭示内卷的真相,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苇莺的启示
在欧洲很多地方,能看到一种叫做大苇莺的鸟。雄性大苇莺,在求偶时,会通过叫声来博得雌性大苇莺的芳心。研究发现,雌性大苇莺“选郎配对”时,也喜欢那些叫得时间长、频率高、音调复杂的雄性。久而久之,每年的繁殖季节,为了在求偶竞赛中胜出,雄性大苇莺每天会叫一两个小时,而且会持续好几个周,而且声调也十分复杂。1998年,瑞典隆德大学一位生态学专家发表论文,其中就说到雄性大苇莺叫声越大,那么,就越可能求偶成功,留下更多后代。但这种做法有着极大的风险:因为雄性大苇莺20%到40%的体力,都花在鸣叫上,透支了体力,耽误寻找食物,而且更容易招来天敌。
这其实是一种内卷现象。内卷,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之间过度竞争和内耗。在现实生活中,内卷现象无处不在。
内卷的典型案例
光伏行业的困境
我们的光伏行业,国家砸了重金支持,现在整体技术也很牛,在全世界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两年,各大光伏巨头卷完技术、卷价格。有数据显示,2024年,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一年里大部分都已经“腰斩”。2024年,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净利润亏损。
新能源汽车的尴尬
再比如,新能源汽车,也是我们的产业骄傲。但很多人不知道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家不赚钱。在2024年三季度,四大上市造车新势力中,只有理想一家实现盈利。
外卖行业的压力
我因为工作原因,每年都要去新城区一个甲方公司拜访。前两年,回程打车至少七八上十分钟才能叫到一辆网约车。但现在,哪怕是晚上,最多三分钟,就能打到车。和师傅聊,现在跑车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收入却没涨上去。
内卷的本质
内卷的本质是什么?是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创新。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在研究中发现,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在衣服上会手绘一种非常精细的图案。这种图案初看上去非常复杂,但仔细看却发现这所谓的复杂不过是几种固定模式与图案套路的交替出现。于是,戈登威泽提出“内卷”这个词。毛利人没有现代纺织技术,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
如何破除内卷
对于一家公司或者一个经济体来说,破除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这里要讲到英特尔的故事。英特尔成立初期的主攻领域是半导体内存,而且牢牢占据了优势。但到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兴起。面对日本公司的猛攻,英特尔提出“125%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用更多的人,加更多的班,和日本人对卷。但是,这个解决方案,除了把英特尔自己变成血汗工厂之外,一无是处:公司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最终,在1986年,英特尔提出了新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英特尔也穿越死亡之谷,破除了内卷。
当然,破内卷,还需要先行者。工业革命时期的德国,国家蒸蒸日上。但是,员工对于老板却只是随时可以替代的“工具人”。工人们不只是工资低,内卷也很严重。而后来,像西门子、蔡司、克虏伯等头部大公司主动作出了改变,开始给员工建公寓,建立社会保险,提供休假,安排业余活动。这样的改变,能够吸引优秀人才,而且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甚至几代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忠诚度非常高。如今这些,已经成为德国公司通行的做法。
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整
国家层面也关注到了内卷问题。决策层明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而且,政策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中,新增“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商家低于成本销售、禁止大型企业等经营者滥用自身优势地位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等条款,向“内卷”式恶性竞争开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日报》等官媒也重磅发声,呼吁破内卷。
外卖行业的破局
国内各行各业中,已经出现破内卷的先行者。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外卖行业,在新年刚开始,就率先破局“反内卷”。
帮骑手减压
美团在新年前后就密集落地了一揽子“反内卷”举措,覆盖产业上下游:一是帮骑手减压,让外卖骑手不再互相卷时长。公开算法,通过骑手恳谈会、外部顾问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面广泛征求意见并做改进,并计划在2025年底逐步取消掉“超时扣款”。美团还在全国推广上线“防疲劳机制”:跑单满12小时下线休息。这个规则变动释放出明确信号:平台不再鼓励过劳式的“单王”,而是设置了一条更公允的基准线,让处于中位数收入的骑手能够得到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削尖”的同时,外卖平台也在疏导。取消超时扣款,探索从负向处罚转为正向激励,就是拿掉外卖小哥头上的紧箍咒,跑得好可以加钱,跑得慢不扣钱,所有人不要再简单地去拼时长、拼单量换收入,而是要转向拼服务、拼奖金。
帮商家减负
美团直接真金白银补贴,首批投入10亿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到商家账户,帮他们度过燃眉之急,鼓励商家将精力投入到产品、服务创新上来。首批1.5万商家已收到现金。最近,已经有不少商家在社交媒体上晒图,账户里收到了美团的助力金,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在这之前,美团还默默改了流量规则。根据媒体的报道,其在流量倾斜上将弱化营销因素,鼓励餐饮商家不再“内卷”。
肥苏烧鹅餐厅收到的5万元“餐饮外卖助力金”
外卖行业的新年破内卷,无疑具有着风向标意义。因为,外卖行业关联一些市场主体: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还和实体经济息息相关。但这些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却各不相同,骑手想多接单赚钱“卷时长、卷单量”,商家想要多出单“卷价格”,消费者则希望餐食要有性价比且越快送达越好,平台要兼顾多方需求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共存共生,本身就是破内卷的其中之意。美团大刀阔斧破除“内卷竞争”,必然要牺牲自身利益。传统上,大家都知道,流量=利润。商家靠着高曝光率,来获得更高的流量和更高的利润。而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也获得了高额的广告收入。但,这样做很容易走样:买流量、看转化。而且价格越低,越能获得更多曝光机会,也有更多交易。而美团已经开始调整流量规则,弱化营销活动因素、精简营销活动、优化活动规则等等,流量进一步向优质商家倾斜,而非单纯以低价来分配流量。对自己“动刀”,更是希望能扭转低价通吃的互联网规则。因为,卷价格,结果必然是优质商家离场,消费者吃亏,市场不能持久。
美团之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行动起来。携程探索为员工更多“春节返乡假”,京东继续为一线员工涨薪……这些都是切实的“反内卷”举措。
社会各界的响应
但破内卷,不仅仅是企业要行动,更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响应。还拿外卖行业来说。普通消费者,也就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要习惯于外卖不那么快,不要一超时就打电话催骑手,或者投诉。甚至于,能够习惯于付出“不那么便宜”的运费。骑手也不再为眼前的“三五斗”而超长在线,卷时间,卷单量。商户不再去卷价格,而去拼服务、拼产品。
需要看到,“反内卷”是让市场竞争回归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最终还是要满足消费者多元的需求。“有形之手”的政策引导,和“无形之手”的市场经济自我调整,都是对这个目标的响应。从经济结构上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过往投资驱动下,社会经济有非常强的产业竞争能力,也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消费不足下,必然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因此,走出“内卷竞争”后,还是要持续做大蛋糕。继续释放科技创新的红利、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真正回归到“需求牵引、消费拉动”的正向循环之中来。久而久之,每个人可能有更多的闲暇去享受生活、消费,各个行业可以容纳更多人就业,我们全社会必然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们社会在急速奔跑几十年后,需要我们告别内卷,告别“极致效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