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重塑古人形象? ——以《故事新编》为中心考察当代文坛的创作
我们应该如何重塑古人形象? ——以《故事新编》为中心考察当代文坛的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重塑历史人物形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鲁迅的《故事新编》到当代网络小说,作家们一直在探索这一命题。本文以《故事新编》为中心,分析了现当代文学史上三个时期的"故事新编"创作,探讨了古人形象重塑的关键要素,并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评析。
古人形象重塑自古有之,但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上半叶鲁迅等现代作家对古人形象的改写,即"故事新编"时期;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王小波等当代作家对古人形象的现代性戏仿,即"新故事新编"时期;第三个时期是21世纪网络作家对古人形象的模仿性写作,即"后故事新编"时期。
图为派对浪客诸葛孔明中,对诸葛亮形象的再设计构思
创造性:古人形象重塑的钥匙
创造性是古人形象重塑的一把钥匙。在《故事新编》中,鲁迅一改传统文学中历史小说的叙事习惯,以颇具"鲁式"个性化的叙事方式重塑古人形象。其重塑古人形象最突出的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古今杂糅的叙事方式。《故事新编》重塑的古人形象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这改变了传统历史小说"据史而写"且重视道德宣讲的演义式写法,目的是以古讽今,发出作家自己的声音。
其二,油滑叙事。鲁迅的文学创作一直追求创新,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油滑"是《故事新编》中颇具个人标识性的叙事方式,具有戏谑叠加讽喻的特点。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砭世的深刻性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精神蕴藉:重塑古人形象的根本
精神蕴藉是重塑古人形象的根本,它能使人物形象丰盈而有意义。这方面,鲁迅的《故事新编》可谓经典。它指涉现实,以古人形象的重塑表达出创作主体深邃的思考。例如,《补天》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并为拯救人类而牺牲自己,却只落得尸体被"小东西"利用的处境。女娲的悲剧命运与《药》中夏瑜的命运何其相似。鲁迅在与《补天》同年完成的杂文《即小见大》中写道:"凡有牺牲在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这一件事了。"可见,女娲"造人"的命运隐喻了启蒙者"立人"的命运。
文学想象:重塑古人形象的手段
文学想象是重塑古人形象的重要手段。故作家重塑古人形象时要充分发挥写作主体的想象力,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这种想象是可以信马由缰还是需要受到限制呢?鲁迅在致徐懋庸的信件中写道:"莫非大作家动笔,一定故意只看社会不看人(不涉及人,社会上又看什么),舍已有之典型而写可有的典型的么?倘其如是,那真是上帝,上帝创造,即如宗教家说,亦有一定的范围,必以有存在之可能为限,故火中无鱼,泥里无鸟也。"
"火中无鱼,泥里无鸟"充分说明文学想象是要受限制的。重塑古人形象不能脱离历史环境进行过度歪曲,而要"史实"和"想象"并举,即重塑历史人物要依据历史文献创作,重塑神话典籍中的古人形象要依据源文本改写。
fgo中对姜子牙形象的再设计
综上所述,鲁迅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尊重历史人物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再造,成功重塑了许多经典形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创作倾向,"新故事新编"小说和"后故事新编"小说虽然丰富了"故事新编"类小说,但也存在创作上的问题。我们无意苛求当代作家都必须严格依照《故事新编》去重塑古人形象,但鲁迅的创作态度和艺术选择经验无疑值得当代作家反思与借鉴。他们应该承继鲁迅创立的文学传统。警惕那种游戏历史和消费历史的文学书写方式,努力做到创造性、精神蕴藉和创造能力三个层面的有机融合。
故马伯庸的很多对历史人物形象即事件进行重构,形成新的人物形象的小说。虽然时间多创作于"后故事新编"时期,笔者却认为其内容更贴近"新故事新编"时期的小说。
不管是风起陇西中对李严和诸葛亮的塑造,还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对元载和李必的塑造,都很能体现茅盾先生所说的:勉强能学到的,也还只有他的用现代眼光去解释古事这一面,而他的更深一层的用心,——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应憎恨与应爱,乃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则我们虽能理会,能吟味,却未能学而几及。
相比之下燕青的改编就好很多,虽然也不是按照实在的宋代装束进行人物设计。但剧情中对于燕青人物性格的文学再创作虚构而非虚拟,其想象是建立在尊重原小说的前提下,也获得了很多读者玩家的认可。
其实型月社不是做不到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去重塑古人形象的。坂本龙马在剧情中的形象和立绘形象就能做到,只是在呼延灼这一人物上面没有那么上心罢了。
个人认为,fate-zero可以说是典型的“试图思考人类情感、人性纠缠等深层次问题,努力深化小说题旨,在解构经典人物时走向极端,漠视了人物形象真正的人性刻画,缺少对人物复杂形象的建构,导致重塑的古人形象被符号化,泛化为非人化观念的产物。”的这类作品
可能正是因fz过于“偏重思想的阐发,疏于人物形象的建构”,使得”人物形象显得符号化,一定程度上贬损了人物形象的审美性。”才使得saber和吉尔伽美什的形象与fsn本篇形象产生巨大割裂感的原因之一
马伯庸的作品虽然还达不到“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尊重历史人物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再造来重塑历史人物经典形象。”但在群魔乱舞的历史系改编中,已经算是比较尊重考据的了。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