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揭秘:如何科学“调”理血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揭秘:如何科学“调”理血脂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5A00XUD00

长时间久坐、烟酒过度、不爱运动、经常熬夜……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正在悄悄增加你患血脂异常的风险。作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在我国成年人中已高达40.4%。在国医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听听中西医专家的建议,了解如何科学防治血脂异常,守护血管健康。

长时间久坐,烟酒过度,不爱运动,经常熬夜……如果这些都是你生活习惯的真实写照,那么血脂异常有可能正在向你招手。
而如果你备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困扰,那可更得对血脂指标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力!
血脂异常被称为隐蔽的“健康杀手”,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主要风险来源[1]。
目前,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已经飙升至40.4%[1],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的血脂不达标!
因而在中国国医节来临之际,我们诚邀多位中西医专家携手开讲,为大家解读究竟该如何防治血脂异常,维护血管健康。

心中有“数”,让血脂异常无所遁形

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对人体脂膏早有认识,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云:“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血脂异常在中医里属于“血浊”的疾病概念,即一个人血液变得瘀滞,失去了清澈的状态。
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或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血脂的问题,尽早进行干预。
血脂异常的检测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四项指标,其中最主要的动脉硬化风险来自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在拿到体检报告后首先应关注的是这个指标。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倍增。数据显示,约67%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3],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约2倍[4];约62%的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5],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4倍[6]。
因此,血脂异常也需要“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来确定LDL-C这个“坏胆固醇”的目标值,比如:

合并了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人群,需要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

如果是已经发生过卒中、冠心病等ASCVD的人群,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发生过多次心血管事件的人群还需要控制在更低的水平[2]。

药食同源,中医药调脂温和、天然

从中医来看,血浊的治疗首先应该是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常用的治疗血浊的中药有陈皮、红曲、荷叶等。
《黄帝内经》记载“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用之充饥则谓之食”,药食同源的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安全性值得肯定,适合长期使用,能够帮助患者做好血脂管理,提高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

上医治未病,高危人群更需防治两手抓

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其本质就是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加强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睡眠、保持良好心态等,能够有有效帮助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2]。

*仅供疾病教育,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

参考文献:
[1]安东青,吴宗贵,梁春,等.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35.
[3]YanL,etal.JClinLipidol,2016,10(1):150‑160.
[4]TheAmericanJournalofMedicine.2013Oct10;126(925):13
[5]“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专家组.“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OL].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3,6:e1000144(2023-07-24)
[6]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0-25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