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科普|鸳鸯
生物多样性科普|鸳鸯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鸳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寓义。鸳鸯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及神话传说里,其名声甚至远播海外,获得了“中国官鸭”的美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神奇的鸟儿吧。
鸳鸯(学名:Aix galericulata)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一种小型游禽。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醒目。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条白色眉纹,亦极为独特。
(网络资料图:左雌右雄)
在鸟类世界里,有一些雄鸟较雌鸟更为美丽,叫声也更动听。这是雄鸟吸引异性的有效手段,如此方能获得雌鸟更多青睐的机会。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这样的例子还有古代神话中的凤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
鸳鸯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虫蚁、鱼虾、树叶、青草等都是它们的食物。鸳鸯性机警,遇到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鸳鸯喜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最多可达近百只。已成为了“成双入对”的代名词,不仅可以歌颂爱情,还可以表达友情、形容成双的事物。鸳鸯是严格的单配制,要共同抵御天敌和各种自然灾害。其忠贞之情意,昭然可见。但有研究表明,鸳鸯并不像人们印象里从一而终的忠贞典范。待求偶成功进入繁殖期后,雄鸟便抛会“另寻新欢”。生物的自然法则,无对错之分。
(网络资料图)
鸳鸯在国内很多省区都有分布,也是包头黄河湿地的常客。鸳鸯是传统观赏和出口鸟类,人类的干扰和栖息地的破坏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因素。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保护鸳鸯,保护生物多样性,让生态之美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