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哪些?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哪些?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海水温度是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与演化,还与全球气候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将从纬度、洋流、季节、深度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影响海水温度的关键因素,并揭示海水温度随时间与空间变化的规律。
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海水温度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的温度是海水一个重要的物理变量,影响到水中生物、水体自净等。
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规律
水温的日变化:影响水温的日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季节、天气状况、潮汐和地理位置等。一天中海水的最高温度在14~16时。
水温的年变化:影响水温年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海陆位置等。一年中海水的最高温度在8月份。
垂直分布规律
海水水温不均匀递减,海水在600~1000米内变化显著,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垂直变化
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表层海水以下变化很小。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日变化规律
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
海水温度的深度分布特征
海水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