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动物图鉴——中华鬣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动物图鉴——中华鬣羚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isenlin.cn/sf_D99915793B454946BC3CB2B2C36A0A7E_209_F92D7A33465.html

中华鬣羚,又称苏门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之一。作为偶蹄目牛科鬣羚属的哺乳动物,中华鬣羚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生活习性而闻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神秘动物的特征、分布和生活习性。

中华鬣羚是偶蹄目牛科鬣羚属哺乳动物,又称苏门羚。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与斑羚属相比角较长、较粗,横脊较大,中国的鬣羚比斑羚大很多而比羚牛小很多,四川亚种鬃毛黑色而华南亚种鬃毛灰白色。

中华鬣羚主要分布于阿萨姆、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等地。在中国陕西、甘肃、四川 云南、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亦有分布。栖息在多岩石的森林和灌丛等密闭的生境中,在野外栖息于亚热带森林茂密和多岩石的地区。晨昏活动,多单独行动。性格孤独,不合群,善于在险恶的山岩间跳跃。以各种灌木的嫩枝叶和杂草为食。季节性多次发情,怀孕期为220—226天。

中华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44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它们通常冬天在森林带,夏天转移到髙海拔的峭壁区。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行动敏捷,在乱石间奔跑很迅速。取食草、嫩枝和树叶,喜食菌类。采食多种植物的树叶和幼苗,到盐渍地舔食盐。有时在常规低洼的睡觉的地方,有时也在视角好的隆起地休息。

别称来源: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据此将其与驯鹿、驼鹿和麋鹿一起称为“四不像”。

头体长140~170厘米,肩高90~100厘米,尾长115~160毫米,耳长175~205毫米,颅全长280~320毫米,体重85~140千克。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四川亚种鬃毛黑色。

雌雄均具短而光滑的黑角。耳似驴耳,狭长而尖。自角基至颈背有长十几厘米的灰白色毛,甚为明显。尾巴较短,四肢短粗,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全身被毛稀疏而粗硬,通体略呈黑褐色,但上下唇及耳内污白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