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质性研究:根据理论(Grounded Theory); 又称之为扎根理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质性研究:根据理论(Grounded Theory); 又称之为扎根理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16/22/16295112_1117403244.shtml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定性研究中。这种方法论的核心是从数据中系统性地发展出理论,而不是从现有理论出发去验证假设。

由来

扎根理论由两位社会学家巴尼·格拉瑟(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1967年提出。他们的合作始于一项关于死亡的研究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他们开始形成这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当时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和实证研究之间的脱节。

基本原则

  • 数据驱动的理论构建: 在扎根理论中,研究者不是从一个假设出发,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发展理论。
  • 开放式编码: 这是一种分析数据的方法,通过它研究者识别数据中的概念和主题。
  • 轴向编码: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开始连接和关联不同的概念,构建理论框架。
  • 选择性编码: 这是对核心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完善理论结构。
  • 持续比较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断比较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 理论饱和: 当新数据不再带来新的洞见或理论概念时,认为理论已达到饱和。

应用步骤

  1. 数据收集:通常包括观察、访谈、文档分析等。
  2. 开放式编码: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识别关键概念。
  3. 轴向编码:确定概念间的关系。
  4. 选择性编码:围绕核心概念构建整体理论框架。
  5. 理论验证:通过额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确认理论的适用性。

优点

  • 适用于新的、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
  • 促进新理论的生成。
  • 强调数据与理论之间的互动。

缺点

  • 方法论上的复杂性和难度。
  • 对研究者的主观性要求较高。
  • 理论饱和可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时间。

总的来说,扎根理论是一种强调从实际数据出发构建理论的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探索性和定性的研究。它强调研究过程的迭代性,以及理论与数据之间的紧密互动。


应用范围

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护理学、商业研究等。它适用于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那些尚未形成充分理论框架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扎根理论被用来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体验。

根据理论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分析中的应用

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扎根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复杂的社会动态和人类行为模式。例如,在研究社会不平等、群体行为或文化差异时,通过收集和分析来自个体和群体的数据,研究者能够构建出描述这些现象的理论。

定性研究的主导方法

在定性研究中,扎根理论提供了一种从数据中提炼出深刻洞见的系统方法。它通过持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使研究者能够揭示深层次的模式和联系。

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探索

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扎根理论被用来理解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信念和态度。例如,它可以用来研究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做出决策或在社交环境中互动。

教育和健康领域的应用

在教育学和护理学领域,扎根理论被用来探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患者护理的体验以及健康政策的影响。

商业研究和市场分析

在商业研究中,扎根理论可以帮助理解消费者行为、市场趋势和组织文化。

如何理解和应用扎根理论

  1. 开放性和灵活性: 在应用扎根理论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愿意接受数据引导理论发展的可能性。
  2. 迭代过程: 理解扎根理论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意味着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回顾、调整和完善其理论构建。
  3. 深入的数据分析: 根据理论要求研究者深入分析数据,识别关键概念和模式,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4. 灵活运用编码策略: 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开放式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以确保理论的充分发展和精炼。
  5. 持续的比较和验证: 研究者需要持续比较新旧数据,并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和一致性。

总之,扎根理论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从实际数据出发,深入理解和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的有效工具。通过持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它能够揭示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深层次结构和含义。

根据理论(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差异

特征
根据理论(定性研究)
量化研究
数据类型
使用非数值化的数据,如访谈记录、观察笔记、文档等。
使用数值化的数据,如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等。
研究目的
致力于理解和解释现象,生成新的理论。
致力于测试假设,验证现有理论。
方法论
灵活、迭代的研究过程,强调理论的生成。
结构化的研究设计,强调假设的验证。
数据分析
通过编码和主题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
结果呈现
描述性和解释性的叙述。
统计数据和模型。
可概括性
通常具有有限的可概括性。
致力于产生可以概括的结论。

根据理论(定性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 深入理解复杂现象。
  2. 灵活性高,能够适应研究过程中的新发现。
  3. 生成新理论或深化现有理论。

缺点

  1. 结果可能受研究者主观性影响。
  2. 不易量化,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的普遍性和可概括性有限。

量化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 结果易于量化和统计分析。
  2. 可以在较大样本中进行检验,提高结论的普遍性。
  3. 易于复制和验证。

缺点

  1. 可能忽略数据的深层含义和复杂性。
  2. 结构化的方法可能限制了对新发现的探索。
  3. 强调数量而可能忽视质的方面。

综上所述

选择根据理论(定性研究)还是量化研究取决于研究的目的、问题和背景。根据理论适合于深入探索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理论尚未充分发展的领域。而量化研究更适用于验证假设和理论,在需要广泛普遍性结论时更为有效。在实践中,两者往往可以互补,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全面的研究视角。

根据理论在定性研究中的应用难点及其解决策略

虽然根据理论的应用存在挑战,但通过适当的训练、实践和资源管理,这些难点是可以克服的。重要的是要保持对研究过程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同时不断学习和适应。


根据理论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社会学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行为和文化。在这个领域中,根据理论可用于探究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现象等。例如,研究移民群体的适应过程或社会运动的影响。

教育学

教育学研究学习过程、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根据理论在教育学中可以用来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学习体验、教师的职业发展等。例如,研究某种教学策略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管理学

管理学涉及组织行为、领导力和决策过程。根据理论可以帮助理解组织文化、员工行为和领导风格等。例如,探讨某种管理风格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心理过程和心理健康。在这个领域,根据理论可以用于探索人类行为的深层动机、情感体验或心理疾病的生活影响。例如,研究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经验。

法学

法学不仅涉及法律规则,还包括法律实践和法律制度的影响。根据理论可用于研究法律制度如何影响个体和社群,或者探讨法律职业中的道德和实践问题。例如,分析特定法律改革如何影响社会公正感。

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根据理论可以应用于理解政治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或公民态度。例如,研究社会运动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总结

在这些领域中运用根据理论时,关键是要从实际的、详细的数据出发,不断迭代和完善理论,直到理论能够充分解释所研究的现象。由于每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关注点不同,因此根据理论的具体应用会有所差异,但核心原则和方法是相似的。研究者需要密切关注其研究领域的特定需求和挑战,灵活调整研究设计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研究主题示例

研究背景

在当前的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远程工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远程工作可能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目的

探索远程工作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理解远程工作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过程

  1. 问题定义: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理解远程工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影响。
  2. 数据收集
  • 深度访谈:与不同行业的远程工作者进行一对一访谈。
  • 观察:观察远程工作环境中的工作实践。
  • 文档分析:分析有关远程工作的政策文件、内部报告等。
  1. 数据分析
  • 开放式编码:从访谈记录、观察笔记中识别关键概念和主题。
  • 轴向编码:探索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工作环境、技术工具使用、工作生活平衡等如何影响满意度和绩效。
  • 选择性编码:围绕远程工作对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影响的核心概念,构建理论框架。
  1. 理论构建: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一个解释远程工作如何影响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理论模型。
  2. 验证和修正: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来测试和验证理论。根据新的发现对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
  3. 报告编写: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阐述研究过程、发现和理论模型。提出对实践的建议,如如何提高远程工作的满意度和绩效。

注意事项

  • 保持对数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新的发现。
  • 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来三角验证结果。
  • 适时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深入探索远程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其对员工的影响,最终得出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建议。这个主题不仅在当下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且充分利用了根据理论的优势,使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深刻的洞见。

相关KCI推荐

在运用根据理论进行定性研究时,虽然信度和效度的概念与量化研究中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同样非常重要。在定性研究中,这些概念通常被称为信誉性(credibility)和确信性(trustworthiness),它们是评估研究质量的关键指标。

信度(Credibility)/ 信誉性

信度在定性研究中类似于量化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它指的是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即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如何提高信度:

  1. 三角验证:使用多种数据来源、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不同的研究者来验证结果。
  2. 会员检查:将研究结果或解释回馈给参与者,以验证研究者的解释是否准确。
  3. 详细记录: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和决策,以便他人能够理解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4. 反思日志:保持反思日志,记录研究者的思考、假设和决策过程,以增加透明度。

效度(Trustworthiness)/ 确信性

效度在定性研究中指的是整个研究的确信性,即研究设计、实施和结论的整体可靠性和适用性。

如何提高效度:

  1. 丰富的描述:提供详细的环境和参与者描述,以便读者理解研究背景和上下文。
  2. 外部审查:通过同行审查或外部专家评审来评估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3. 持续比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比较不同数据和情况,以确保理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 透明的方法论:清晰地描述研究的方法学选择和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结论

在使用根据理论进行研究时,重视信度和效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上述策略,研究者可以增强研究的信誉性和确信性,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不仅有助于构建更强大的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研究在学术和实践领域中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对根据理论在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总结:

  1. 根据理论概述:
  • 根据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旨在从数据中归纳出理论。
  • 它由社会学家巴尼·格拉瑟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 该理论强调从实际数据出发,而非从理论出发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1. 根据理论的应用过程:
  • 包括数据收集(如访谈、观察、文档分析等)。
  • 数据分析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
  • 理论饱和是研究结束的标志,即新数据不再提供新见解时。
  1. 应用领域:
  • 根据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
  • 在这些领域中,根据理论用于深入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1. 与量化研究的比较:
  • 根据理论与量化研究在数据类型、研究目的、方法论、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上有明显区别。
  • 根据理论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和理论生成,而量化研究更适用于验证假设和理论。
  1. 研究质量的考量:
  • 在根据理论中,信度和效度被视为研究的信誉性和确信性。
  • 通过三角验证、会员检查、详细记录等策略,可以提高研究的信誉性和确信性。
  1. 挑战与解决策略:
  • 根据理论的应用面临着诸如数据的大量性、理论饱和判断、保持研究方向等挑战。
  • 这些挑战可以通过专业培训、使用定性分析软件、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克服。

总之,根据理论作为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从实际数据中发展出理论。它在多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证明了其在理解复杂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方面的有效性。虽然该方法学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恰当的策略和实践,这些难点是可以被克服的,从而使研究更加深入和有影响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