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诉调对接"模式:天津河西区成功化解百起劳动争议纠纷
创新"诉调对接"模式:天津河西区成功化解百起劳动争议纠纷
近年来,天津市河西区不断创新"诉调对接"模式,通过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等举措,有效化解了大量劳动争议纠纷。据统计,截至目前,劳动争议调解室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纠纷100件,调解金额达241.14万元,为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谢谢调解员!谢谢法官!我们的工资终于有着落了……”
今年4月初,河西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室(以下简称调委会劳动争议调解室)接到了区法院民一庭委派的14名离岗人员与天津市某国有企业拖欠工资案。这是一起涉及人数较多、薪酬额度较大的劳动争议纠纷,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关系企业员工的急难愁盼,更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这起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劳动争议案件,调委会劳动争议调解室高度重视,安排专业的调解团队迅速投入到诉前调解工作中。在调解员与法官的通力配合、不懈努力下,历经2个月的时间,国有企业与离岗职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国有企业接受了“年底前一次性付清”的调解方案,届时14名离岗人员将会拿到属于他们的100多万拖欠工资。在这起调解案件中,调解员和法官坚持调解优先、关口前移,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疏民心、解难题、办实事,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实现了定纷止争的目的。
去年以来,区司法局持续深化“诉调对接”机制,与区法院联合印发《关于深化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区法院、二中院两个诉前调解委员会以及天津市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天津市就业促进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河西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河西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入驻法院的行专调解组织作用,积极承接人民法院委派、委托的物业、供热、交通事故、保险、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不断提升诉源治理效能。
今年3月,区司法局加强与区人民法院对接配合,进一步拓宽“诉调对接”案件领域,新建劳动争议调解室,挖掘整合现有人民调解优质资源,充实到“诉调对接”队伍,加强与区法院民一庭、民二庭、民四庭等审判庭与诉前调解委员会等行专调解组织的直接对接,打破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与调解组织进行诉调对接的单一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截至目前,劳动争议调解室成功调解劳动争议纠纷100件,调解金额241.14万元,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进一步深化“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抓前端、治未病,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将“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落到实处,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西、法治河西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