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秋诗颂》第三辑:诗心跨越千年,科技赋能经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秋诗颂》第三辑:诗心跨越千年,科技赋能经典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1A08JNV00

《千秋诗颂》第三辑是央视播出的首部以我国自主AIGC技术支撑制作的动画片,通过五集AI古诗词动画,展现了中华诗词的璀璨全貌。该动画片不仅深入挖掘了诗人的真实经历与作品诞生的细节,还将古诗的意境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实现了跨界的艺术表达,让观众在多重感官体验中领略中华审美。

近日,首部以我国自主AIGC技术支撑制作的动画片《千秋诗颂》第三辑在总台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五集AI古诗词动画《望庐山瀑布》《望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悯农·其二》《从军行》,以灵动的笔触勾勒出千年前诗词中的绮丽世界,让李白、杜甫、王维、李绅、王昌龄的创作与人生故事跃然荧屏,与观众共赴一场饱含中华文化意蕴的奇妙之旅。

《千秋诗颂》第三辑精心收录了李白、杜甫等五位国人耳熟能详的诗人及其名篇,以完整故事的形式讲述每一篇作品的诞生,深入挖掘千年前创作诗人的真实经历与作品诞生的细节,全方位展现了中华诗词的璀璨全貌。

在《望庐山瀑布》中,仗剑行天下的白衣少年李白,登临庐山之巅,与山川共醉,留下一段关于友情的传奇故事。那曾让谪仙泪染的山水,在动画中重绽华彩,仿佛让观众穿越千年,与诗人同游。杜甫一生三写《望岳》,从晚年杜甫的视角回望年轻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穿透了时空维度,直抵人心。

这些诗词诞生背后的故事,不仅为古诗里的每一个汉字赋予了蓬勃的生命力,更让古诗词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气神在当代重获价值。它诠释了经典中的人性光辉与家国情怀永不过时,让古典诗词与当代精神在作品中共鸣、共振。

《千秋诗颂》第三辑将古诗的意境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这种跨界的艺术表达,不仅丰富了古诗的表现力,更让观众在多重感官体验中领略中华审美。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运用AI风格迁移技术再造大唐长安,将17岁游子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乡愁凝为一幅动人的视觉画卷;《从军行》则接续了第二辑中《出塞》的故事,重现边塞烽烟。在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中,众将士骑马持刀剑向敌阵冲杀而去,画面震撼人心。

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手法,让我国的经典诗词在文化传播层面实现了突破性创新。突破了时空限制的经典古诗,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诗词文化在当代社会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在《悯农·其二》中,一路赶考的李绅用朴素的诗句展现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对农人的悲悯之心。节目充分发挥了视听语言对古诗在文化价值传承方面的重要影响,更凸显了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

《千秋诗颂》第三辑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前沿的技术手段,充分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AIGC技术,为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古典诗词的简单呈现,更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千年诗心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生。

借助先进的AI技术,画面精美度和镜头丰富度不断提升。在《悯农·其二》中,AI复原了古代观稼台;通过高效可控的原画生成AI技术,用少量样本进行风格学习,并结合通用风格感知编码器,精准提取任意参考风格的特征,生成既符合历史真实又体现中国美学的动画原画。这种技术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表达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创作者能够更自由地探索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抽象的融合,为中国动画行业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撑和创作工具。这种技术革新,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深情致敬,也是推动中国美学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从视觉效果来看,《千秋诗颂》第三辑的每一集画面都堪称精妙绝伦。它既保留了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又巧妙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从对诗词的深度解析到最终艺术的完美呈现,这种融合创新使作品在视觉呈现上既古典又现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技术赋能艺术的表达,使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限制,实现了更精准、更生动的艺术表达。事实上,《千秋诗颂》第三辑的热播,不仅展现了AIGC技术的独特优势,更体现了我国AIGC技术水平的逐步成熟与不断创新。动画的整个制作流程,都彰显了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更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示范。

总的来看,《千秋诗颂》第三辑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完美融合了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华诗词文化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数字时代文化传播方式的积极探索。在科技的赋能下,中华古诗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创新性的文化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