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心理自助手册
普通人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心理自助手册
网络暴力,又称网络霸凌,是指通过电子通讯工具对他人进行威胁或侮辱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群体中,但青少年是最常见的受害者。网络霸凌的危害与现实中的霸凌同样严重,因此,了解如何识别、应对和预防网络霸凌至关重要。
识别网络霸凌的迹象
留意骚扰的迹象:网络霸凌通常表现为通过邮件、即时消息、短信等渠道发送仇恨或威胁性信息,包括恶意称呼、暴力威胁,或者曝光私人信息以控制他人行为的威胁。此外,大量垃圾邮件、即时消息或短信,以及让人难堪的谎言,都是网络霸凌的常见形式。
留心公开在线侮辱的迹象:霸凌者可能会在社交媒体网站、博客或其他公共空间发布侮辱性信息,分享令人尴尬或露骨的图片和视频,甚至创建专门用于诽谤和传播谣言的网站。
寻找在线模仿的痕迹:有些霸凌者会通过模仿受害者的方式进行攻击,例如使用与受害者相似的用户名来制造尴尬或危险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难以识别,一旦发现应立即向相关网站或运营商投诉。
采取行动制止欺凌行为
直接制止霸凌行为:如果霸凌者是你认识的人,尝试直接与他们沟通,明确表达你的感受和要求。例如,你可以说:“我看到你在微博上说我的话了,你不该这么说,你这样伤害了我。我希望你不要再说那样的话。”
避免直接回应:如果与霸凌者沟通无效,不要回复他们的任何信息。霸凌者往往希望通过你的反应获得满足感,因此不回应是最佳策略。同时,不要采取威胁或报复的行为,这可能会加剧问题。
保留证据:截屏或保存所有收到的威胁性信息,包括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等,并记录下每条消息的时间和日期。这些证据在向相关部门报告时会非常有用。
屏蔽霸凌者:利用各种在线平台的隐私设置,屏蔽霸凌者,防止他们继续联系你。具体措施包括删除对方的联系方式、修改隐私设置,以及将对方加入黑名单。
获得外部帮助
向成年人求助:如果你是青少年,应立即向父母、老师、校长或学校辅导员报告情况。不要期待问题会自行消失,及时寻求帮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向学校管理人员报告:详细描述霸凌事件,并解释你是如何受到网络霸凌的。学校通常有专门的政策来处理此类问题,及时报告有助于防止事态恶化。
举报给服务商:网络霸凌往往违反了社交媒体网站、手机供应商等的服务条款。你可以将霸凌行为举报给相关服务商,他们可能会采取措施惩罚或封禁霸凌者。
向执法机构报告严重案件:如果遇到暴力或死亡威胁、露骨的性爱照片、未经允许的秘密拍摄内容,或带有歧视性的仇视性信息,应立即向执法机构报告。
预防网络霸凌
谨慎分享个人信息:避免在网上分享敏感的私人信息,特别是露骨的照片或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即使是在私信中,也应保持谨慎。
不做网络霸凌的参与者:即使在被排挤的情况下,也不要参与霸凌行为。为他人树立正确的榜样,制止朋友的不当行为,并让他们了解网络霸凌的危害。
使用家长控制软件:为孩子安装家长控制软件,屏蔽不当内容。作为父母,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安全软件来保护自己。
记住,网络霸凌往往源于霸凌者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受害者的问题。保持警惕,及时采取行动,可以有效防止网络霸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