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拆解|国家电网电力公司国际传播剖析
品牌拆解|国家电网电力公司国际传播剖析
中国国家电网作为中国央国企的代表之一,在“一带一路”政策引领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然而,在国际传播中,单一依赖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全球传播需求。本文分析了国家电网在国际传播中的策略和效果,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作为中国央国企的代表之一,中国国家电网和电力公司不仅在国内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同时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成为全球能源网络的重要一员。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引领下,近年来,国家电网、电力公司不断向世界输出中国基建力量与技术优势,尤其在海外电力建设领域,取得了颇为瞩目的成绩。
国家电网与电力公司在海外宣传中,仍然延续了较为浓厚的央国企风格,旨在彰显技术实力与大国社会责任的双重输出。
比如,近期国家电网面向海外就宣传了自身在电网建设方面的成果,强调企业技术与服务“双强”属性,向外释放积极信号且有能力承接海外电网建设项目。
不难发现,在“一带一路”海外传播过程中,国家电网较为注重输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多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国国家电网承担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既为当地提供了优质的电力服务,还通过绿色能源、环保技术等手段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通过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国国家电网向海外初步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单一依赖传统媒体“大面积铺量”的传播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当今复杂的全球传播需求。传统媒体在“摊大饼”式的传播模式上,虽能带来一定的覆盖面,但对于电力、能源、基建等领域的B2B营销而言,这样的“广撒网”方式难以实现精准的受众触达,更难以充分展示企业的独特价值与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开拓的进程中,尤其是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家电网等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公关营销时面临的挑战将更为复杂。这些市场自身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电力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以及强烈的本土化需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仅仅依靠输出“大国责任”这一宏大叙事,缺乏对品牌内核价值的深入传递,无疑是无效的国际传播。发达国家通常更注重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当地社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责任感。因此,单纯依赖政治化的“国家名片”或“国际责任”作为传播核心,往往难以获得长期有效的品牌认同和市场支持。
因此,面对日益多样化和信息爆炸的全球市场,中国国家电网等大型央企需要转变思路,更多依赖核心主流权威媒体、行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传播,专门制定一套精细、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
比如,国网智研院正在负责Borwin6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HVDC系统设计,该项目计划于2027年底投运,能将欧洲北海的海上风电输送到德国。这个项目之所以找中国机构来合作,就是因为中国国家电网已经攻克了“特高压输电”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基于这一新闻事实,国家电网可以选择与英国媒体《Utility Week》、德国媒体《ETZ》、《Clean Energy Wire》合作发布相关稿件,重点突出国家电网的竞争力,吸引海外行业媒体的视线,进而通过主流核心媒体世界更好展现中国企业的硬实力。
国际传播的本质是跨文化传播与本土化传播。
超越传统的“大国责任”叙事,着眼于技术创新、社会责任与本土价值的结合。通过跨文化传播的精准策划、与行业媒体的深度合作、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的联动,出海的绿色能源和智能电网领域央国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市场中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