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在游戏世界成为“伪娘”的6个理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在游戏世界成为“伪娘”的6个理由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199646600_116000

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伪娘"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从早期的商业噱头到如今深入探讨性别认同的主题,游戏中的男性角色穿上女装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本文将从六个维度解析这一现象,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打破性别认知壁垒

作为近年伪娘风潮的源头,《少女爱上姐姐》的男主角宫小路瑞穗,因为故去爷爷的遗愿而不得不进入女子高校就读。即便作为18禁游戏,但在看似虎入羊群、充满噱头的荒谬设定之下,游戏仍通过各种细节,展现了由性别差异构筑的认知壁垒,并让瑞穗从坚定的男性身份出发,对这些壁垒进行质疑、探讨乃至颠覆,尤其2006年提纯后的全年龄TV版,更是以此立意。

为他人牺牲奉献

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影视动漫和文学作品中,即便是设定在幻想世界,一般仍旧延续了现实中的父系社会形式,这种形式下男性对自身性别的认知较高,容易形成强烈的自尊或荣誉感。有些作品便会让这些男性角色因情势所逼而穿上女装,将之视为一种男性视角下的“牺牲”或“奉献”。这类“牺牲”的缘由,往往无关着装者的自身利益,多是为他人提供帮助,算是一种塑造角色正面品质的手法。

在游戏世界,前有《最终幻想7》的克劳德舍身变装救蒂法,后有《空之轨迹FC》的约修亚化身“公主”替补学院祭演出,都是为了伙伴、为了大局而“舍身取义”,穿上身的女装只是另一种意味的战斗服,和“只有你能驾驶”的巨大紫色机器人没什么不同——比起流血牺牲,身外装束的“羞耻感”,只是虚无的自我念想罢了。

为了爱情

男性与女性客观存在的差异,比如性征,是判断性别的依据。如果过分本末倒置,因为生理差异而用一些标签去界定人群,比如男人必须怎样,女人必须怎样,那就欠妥了。

在《不思议游戏》这款漫改游戏中,女装的柳宿非常抢眼。他在女性向游戏里和女主抢男人,那句对女主经典的质问,“你甚至没我漂亮凭什么喜欢他”,想必撼动过不少玩家的心。他的质问其实也带出了作者的态度——女性虽然常需打扮,却绝非人形玩偶,靓丽的外表决定不了、代表不了任何事,也不能作为片面的判据。

为生存所迫

有些时候,女装只是寄居蟹背后的螺壳,是为了生存而套上的护甲。

《罪恶装备》里人气颇高的Bridget是个骗了不少人的可爱男孩子,虽然看上去阳光明媚,但人家穿上女装的缘由却并不喜人——由于他生活的村子里存在“男性双胞胎会带来不幸”的迷信,双亲把Bridget当作女孩抚养,以此来骗过当地人。这种情况下的女装,就像现实中战乱地区的女性穿上男装,是一种被迫的自保。

为了自我认同

除了上面这些过于戏剧化的情境,还有一种更可能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伪娘”,就是当事人有“性别认同障碍”(disorder of gender identity),主要表现是对自我的性别认识与实际的生理性别相异,男人身体女人心,穿上女装是让他们感觉更好的重要一步。

《命运石之门》中令不少玩家揪心的巫女漆原琉华便有较为典型的性别认同障碍。故事中,漆原本就长着一张女性面容,并且坚持换上包括泳衣在内的女性服装,以此来消解内心成为女性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此外,他对男主冈部持有女性情感,甚至在游戏世界观的支持下,一度获得了真正的女儿身以及与冈部走到一起的机会。故事临近结尾,他以纯女性立场对冈部进行的真情告白令人难忘。

因实际性别无关紧要

现今ACG作品中角色的中性化倾向,很多程度上源于商业战场的法则——为了讨取两性双方喜爱而故意弱化性别,但有时也会用在一些性格鲜明的角色上,体现其男女通杀的绝对魅力。这种手法在ACG历史上以男装丽人作为包装的情况较多,但也不乏一些以女相示人的男性角色。

《五星物语》里的天照大神,虽然出生时身份是“儿子”,多以男性身份出现,但因为神并不被性别束缚,也毫不在意展示自己女性化的一面,甚至偶尔还会拿女相捉弄人开玩笑——因为神就是神,无关性别,天然就能征服所有人的心。

结语

在游戏作品中淡化性别差异,是社会开放、宽容度增大的一种直接体现,如今的现实社会,虽然可能还与理想中的虚拟世界有一定差距,不是所有人都能平静地接受“伪娘”的登场,但“伪娘”的出现及存续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喜好与诉求,自有它存在的理由,通过以上的“伪娘”形象,也可以让男性受众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差异巨大的女性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