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战时期日军为何能天天吃肉:真相令人震惊
揭秘抗战时期日军为何能天天吃肉:真相令人震惊
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何能够天天吃肉?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历史真相,带您深入了解那段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全面侵华,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军装备精良,就连吃的也远胜于我军。抗战时日军可以顿顿吃肉,而我军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日军吃的肉从何而来?大家可能想象不到!
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也是中国最为贫弱的时期。对于日军的侵略行为,中国军民只能奋起抵抗。日军使用武器先进,就连吃的食物也远远超过我军。当时的日军吃得非常好,可以说顿顿有肉。反观我军将士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着实让人觉得心酸。
当时,日本普通士兵的口粮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驻地伙食,也就是说不打仗时的士兵伙食。另一种则是战时伙食,也就是打仗的时候士兵的伙食。
日军驻地伙食标准如下:“精米660克,精麦210克,鲜肉210克,蔬菜600克,泽庵60克,酱油0.08升,味增75克,盐5克,砂糖20克,茶叶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烟一包。战时伙食比驻地伙食更好一些,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罐头和饼干。
日军的伙食着实的好,好的让人羡慕不已。与日军伙食比起来,我军的伙食实在是差得太远。我军战士不管战时还是休战时,吃的多为红薯,窝窝头。只有缴获日军物资的时候,可以见一见罐头里的荤腥。仅仅伙食方面,便如此差距,足以见得当时中国的贫弱。
日本有个规定,所有侵华日军饮食必须有足够的鲜肉作为保障。日军漂洋过海侵略我国,他们从哪里运来鲜肉?总不能从日本运来吧?更何况当时的日本深陷战争泥潭,已经没有鲜肉供日军食用。所以,日军当时使用的鲜肉主要靠两种手段获取,一是掠夺,二是“购买”。
掠夺是日军惯用的伎俩,日军所到之处,盛行“三光政策”。日军每攻占一个地方,便会收刮百姓。对于老百姓家里养的家禽牲畜,他们都不会放过。可以说,当时的日军看到一只鸡,便会高兴地跳起来。
百姓家里的鸡鸭牛羊就是日军改善伙食的直接途径,日军伙食不好,便会发动扫荡,直接掠夺百姓手里唯一的肉类。所以说,无休止的掠夺,是日军改善伙食最为直接的手段。
“购买”也是日军常用的手段,这个“购买”不是公平交易,而是日军自己发行的一种货币。这种货币没有流通性,更无任何价值,只是日军为自己光明正大掠夺增添的一件外衣。
在敌占区,日军为了彰显“东亚共荣”,多会使用军票“购买”食物。这种手段与掠夺无遗,甚至比日军直接掠夺更为可耻。这种“购买”行为只是日军自欺欺人的一种掩饰,并无实质性作用。
抗日战争,关系着民族危亡,是对中华民族的一场巨大考验。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其不易。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牢记历史,勿忘昔日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