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宏观专题报告:消费的“人口画像”?
2025年宏观专题报告:消费的“人口画像”?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趋势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年轻人是否真的是消费的主力军?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在消费偏好上存在哪些差异?未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又将如何影响消费格局?本文将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为您揭示消费背后的“人口画像”。
1. 一问:谁是消费的“动力源”?
理论研究表明,年轻人占比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 一生划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主张理性人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会依据预期收入在生命周期内配置财富,平衡消费和储蓄。通常而言,青年和老年时期,消费 往往超过储蓄,而壮年时期消费低于储蓄。因此,社会上青年和老年人均占比增多会 对整体消费倾向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中年人口占比增多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然而,在现实情境下,老年人可能出于预防性储蓄以及遗赠动机,而自发减少消费行为, 导致老年占比增多并不会导致消费倾向同步提升,甚至使消费倾向有所回落。
国内外经验也有印证,40 岁以下人口的消费倾向普遍较高。对比不同国家年龄结构与消费倾向关系可以看到,40 岁以下的人口占比与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较高;而在 40 岁以后,人口结构与消费倾向的相关系数随年龄增加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我国消费 主力亦处在 40 岁以下年龄区间,该部分人口占比与消费倾向的平均相关系数高达 0.6; 而 40 岁以后,相关系数迅速回落至负数区间,特别是 50 岁以后相关系数低至-0.8。
省级层面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后可推测,我国 40 岁以下人口对消费的主导作用较强。通过计算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与消费增速的相关系数可看到,0-40 岁人口占比与 总消费支出呈现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省级层面的数据亦可佐证,40 岁以下人口占比 越高的省份,消费支出增速较全国相对涨幅更高;譬如 2010-2020 年,西藏(68.8%)、 湖北(51%)、安徽(52.9%)等地 4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较高,2013-2019 年消费支 出的总和增速相较全国更高,分别上行 26.2、12.9、11.7 个百分点。
2. 二问:不同年龄人口的消费偏好?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居民消费可划分为生存型、发展型与享受型三大类。生存型 消费主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方面, 2013-2019 年该类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 59%;发展型消费主要提高生活质量和个 人发展,包括交通通信、教文娱、医疗保健,2013-2019 年该类消费支出占比约 32%; 享受型消费主要侧重于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 2013-2019 年该类消费支出占比约 9%。
生存型消费中,食品烟酒、衣着消费主力分别集中在青年及中年阶段。食品烟酒 消费中,烟酒类仅占 3.5%,而食品类高达 96.5%,其中涵盖肉蛋奶、糖果零食等。从 省级数据看,0-20 岁人口对食品烟酒消费的拉动较为显著,如西藏(43.8%)、海南 (38.8%)、四川(35.4%)等省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占比明显偏高(全国为 29.8%)。该结论与王聪和杜奕璇(2019)研究一致,青年尚在消费观塑造期,消费多由父母及 其监护人决策,而食品正是其主要消费品类之一。而衣着消费则与 40-60 岁人口结构 呈现更高的相关性;如内蒙古、黑龙江、山西 40-60 岁人口占比分别是 33.9%、36.4%、 30.1%,相应省内的衣着消费占比高达 9.9%、9.2%、9.1%,均超全国 7%的平均水平。
租房支出与人口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但购房支出增长主要由中青年拉动。 居民住房消费仅统计租赁支出,其与各年龄段人口占比的相关系数均较低。而房地产 业中囊括了地产开发经营、租赁经营,且该行业不存在库存,其供给与需求基本对应, 因此房地产业增加值可综合反映居民购房、租房等需求。全年龄段结构与房地产业增 加值占比匹配后显示,房地产服务消费与年龄结构呈“倒U型”关系,且省级数据显 示购房支出与 20-40 岁人口相关性最高;如北京、上海、福建 20-40 岁人口占比分别 为 39.9%、37.7%、33.5%,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 6.7%、5.9%、5.8%,超全国(4.7%)。
发展型消费中,中老年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较高,而交通通信、教文娱消费与人 口结构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已有研究证实老龄化程度越高,居民医疗保健的消费意愿 较高,省级数据显示该类消费受 40-80 岁人口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即 40-80 岁人口 占比较高的地区,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偏高,如黑龙江(医疗保健消费占比,下同,11.6%)、 吉林(11.4%)、陕西(10.6%)等地均超全国(7.8%)。对比之下,不同年龄段占比与教文 娱、交通通讯消费占比的相关性较低,反映出人口并非影响上述消费的核心变量。
享受型消费中,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主要受 20-40 岁年龄 段带动。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包括首饰、手表等用品以及旅馆住宿、美容美发等服务。 对比其他年龄阶段看,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与 20-40 岁人口占比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 省级数据亦显示,20-40 岁人口占比越高的地区,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也越高, 如辽宁(其他用品及服务,下同,3.1%)、天津(3.1%)、内蒙古(2.9%)该项消费占比超全 国(2.4%)。此外,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虽受 0-20 岁人口的带动较明显;但省级层面数 据并未与该结论相印证,拟合结果更多是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与0-20岁人口占比无关。
综上,我国消费主力集中于 40 岁以下人口,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偏好存在差异。 具体地,20 岁以下人口在食品烟酒方面的消费偏好较高;20-40 岁人口不仅购房意愿 较强,也热衷于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享受型消费;而 40 岁以上的人口在医疗保健方 面的消费需求偏高,其中 40-60 岁年龄段也是衣着消费的主力。
3. 三问:人口前景下的消费图谱?
不同年龄人口各自的增长趋势会影响消费规模,未来中老年人口增速保持高位, 医疗保健等领域消费仍有结构空间;远期中青年人口增速有回升的可能,享受型消费 需求或随之增加。根据联合国预测及人口代际规律,未来 10 年,40 岁以下人口增速 或持续回落(-2.2%),而 40-80 岁人口增速预计保持高位(1.2%),利好医疗保健 等消费。远期来看,20-40 岁人口增速在 2028 年后或也会回升,对应 0-20 岁人口增 速在 2011-2017 年阶段性上行,利好首饰手表、住宿餐饮等享受型消费。
而不同年龄人口的相对关系会进一步影响消费倾向,其一是老年人口相对劳动年 龄人口更快提升,导致老年抚养比上升,或进一步激发医疗保健消费意愿。老年抚养 比是65岁以上人口相对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已有研究显示在老年抚养比较高的地区, 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也较高,譬如陕西(14.6%)、山西(12.3%)等省老年抚养比较 高,相应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分别是 10.6%、9.9%,居于全国前列。未来 10 年老 年人口增速或保持高位的背景下,老年抚养比或由 2024 年的 21.1%增长至 2034 年的 29.7%,在医疗保健等特定领域的消费增长潜力或被放大。
其二是由于出生人口下降速度快于劳动年龄人口,使少儿抚养比下滑,或导致居 民食品烟酒消费需求减少,但为享受型消费需求释放提供可能。出生率、少儿抚养比 较低的地区,食品烟酒等生存型消费需求普遍偏低;但中青年在育儿方面的经济压力 较小,首饰手表、美容美发等享受型需求较高。数据上也呈现出生率、少儿抚养比与 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呈现负相关关系; 譬如上海、辽宁等地食品烟酒消费占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1、2.2pcts,而其他 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却超过全国 0.4、0.7pcts。未来 10 年,出生率、少儿抚养比预计 持续回落,居民食品烟酒消费受到抑制的同时,享受型消费需求或再释放。
其三是适龄结婚女性人口占比或有回落,可能引起结婚率下滑,一定程度抑制居 民购房需求。适龄女性人口与结婚率高度相关,后者也会影响购房人群规模;反映在地区层面中,有配偶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房地产增加值占比亦偏高,譬如北京、上 海、福建等地有配偶人口占比分别高达 89.6%、90.2%、82.5%,对应房地产增加值占 比分别超出全国 2、1.2、1.1 个百分点。而未来 10 年,适龄结婚的女性人口占比回落, 一定程度拖累结婚率,可能导致居民购房需求偏弱。
4. 生产高频跟踪:工业生产好于去年,建筑业开 工保持平稳
上游生产中,钢材产需表现较好,同比有所回升。本周(01 月 12 日至 01 月 18 日),高炉开工持平前周、同比上行 0.6%、涨幅较上周扩大 0.3 个百分点;表观消费 环比增加 1.7%、同比涨幅由-1%上行至 8.7%。库存方面,钢材社会库存延续回升。
中游生产中,化工链开工率多有走弱,汽车链开工则在高位。本周(01 月 12 日 至 01 月 18 日),纯碱开工有所回升,但同比-0.9pct 至-1.4%。纺织链中,PTA、涤 纶长丝开工均有回落,环比分别-0.7%、-2.6%,同比+0.2pct 至-1.1%、-1.1pct 至 2.1%。此外,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处近年同期高位,同比+4.7pct 至 11.8%。
建筑业方面,水泥产需高于去年同期,库容比延续下滑。本周(01 月 12 日至 01 月 18 日),水泥产需均延续下滑,但全国粉磨开工率、水泥出货率同比分别+4.2pct 至 4.7%、+3pct 至 11.2%。水泥库容比持续回落,低于去年同期 9.2 个百分点。此外, 价格方面,水泥周内均价小幅回落,环比减少 0.7%。
玻璃产需表现较弱,但沥青开工率有所回升。本周(01 月 12 日至 01 月 18 日), 玻璃产量、周表观量不及往年同期,同比分别-10.4%、-5.2%。相比之下,沥青开工 率有所回升,同比降幅收窄 1.4 个百分点至-0.4%。
5. 需求高频跟踪:地产成交持续向好,跨区活跃 度明显提升
全国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均有回落,但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本周(01 月 12 日 至 01 月 18 日),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延续回落,但同比由上周-1.4%升 至 6.9%。其中二线、三线城市成交量回升幅度较为明显,而一线城市成交量则降幅较 大。此外,二手房成交同比仍为近年同期高位,但涨幅亦有明显收窄。
全国陆路货运量均有回升,港口货物吞吐量处历史高位。上周(01 月 05 日至 01 月 11 日),与内需相关的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车通行量均有回升,同比分别 3.2%、 9.5%。反映出口的监测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表现较好,同比分别 9.3%、20%。
跨区出行活跃度超去年同期,执行航班架次延续上涨。本周(01 月 12 日至 01 月 18 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明显回升,同比上行 8.4pct 至 17.2%;国内、国际执行 航班架次均较上周有所回升,同比分别为 9.2%、43.5%。
观影消费超去年同期,但汽车零售量不及去年同期。上周(01 月 05 日至 01 月 11 日),电影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虽有回落,但较去年同期上行 4.8、6.1pcts。乘用 车零售、批发销量有所回落,同比分别-4.6%、2.6%。
出口方面,集运价格略有回落,但美西航线涨幅依然显著。本周(01 月 11 日至 01 月 18 日),CCFI 综合指数环比-0.2%。其中,美西航线运价涨幅较为显著(3.4%); 但东南亚航线运价延续下滑(-1%)。此外,BDI 周内均价有所回升(环比 4%)。
6. 物价高频跟踪:农产品价格普遍回升,工业品 价格涨幅较大
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果蔬价格涨幅较大。本周(01 月 12 日至 01 月 18 日), 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大,环比+0.5%、+1%,而猪肉、鸡蛋价格也有上涨,环比分 别 0.1%、0.4%。
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有所回落,能化、金属指数均有下滑。本周(01 月 12 日至 01 月 18 日),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涨幅较大,环比+3.7%。其中能化、金属价格指 数环比分别 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