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陈修豪、胡倩蓉:“美国内战论”的缘起与未来
王文、陈修豪、胡倩蓉:“美国内战论”的缘起与未来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遭遇枪击,再次展现了美国政治越来越极化、暴力化的现状,背后是美国社会越来越难以弥合的撕裂。事实上,早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后,美国国内就再度兴起了关于“第二次内战”可能性的公共讨论。
“美国内战论”的缘起
美国或将爆发“第二次内战”的公共舆论氛围始于特朗普执政时期。自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在种族方面的诸多言论和行动,被许多反对者定性为反移民、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一些舆论认为,这些极具争议的施政措施容易引发暴力冲突事件,进而可能成为“第二次内战”的导火索。就此,美国新一场内战的猜测不胫而走。
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是的,加利福尼亚”独立运动(Yes California Independence Campaign)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与支持,使得关于美国分裂的政治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尽管该运动从未在主流社会实现合法化,但诸多苗头已为美国国内“内战”辩论的集中爆发做好了铺垫。特朗普2020年败选后,一大批不认可大选结果的示威者在2021年1月6日冲击、占领国会大厦,造成了令美国国内震惊的“1·6冲击国会事件”,成为“美国内战论”发展的新标志。
通过新闻搜索趋势对“美国内战论”进行溯源,除去一些时段“内战”搜索量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受漫威等影视文化作品驱动,及2023年6月受俄罗斯“瓦格纳事件”影响等,真正推动美国国内对“内战”关注度急剧升高的是2019年9月底—10月初、2020年5月底—6月初、2020年11月—2021年1月、2024年1月—2月这四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2019年9月底—10月初)正值第一次特朗普弹劾案的调查阶段。起因是特朗普于2019年9月30日在推特上援引一位牧师的话,称如果当时民主党人成功将总统弹劾,将会给美国造成类似内战般的、难以弥合的裂痕。特朗普的“内战推文”使得“第二次内战”在社交网站上彻底走红,#Civilwar2成为推特话题标签。这条推文可被视为美国近年内战相关舆论最具标志性的起源。
第二阶段(2020年5月底—6月初)正值弗洛伊德之死所引发的示威活动迅速在美国铺开之际。在抗议引发的骚乱中,“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维权活动家及支持者、“警察的命也是命”(Blue Lives Matter)及特朗普支持者,以及反特朗普者互为冲突方。这些骚乱反映出美国持不同政见的群体在警察种族主义,以及是否拥护特朗普等诸多议题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分歧。
在美国,警察及其工会通常被看作是保守派坚定的支持者。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指出,美国警察倾向于相信特朗普会为其对少数族裔的粗暴行径提供庇护。因此,持反警察、反特朗普信念的群体自然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这其中便包含了试图煽动美国“第二次内战”的亚文化群体,内战话题再度进入美国舆论与公众视野。
2020年5月25日,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遇害后,抗议活动席卷美国数十个城市;图为示威者点燃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间警察局。纽约时报
第三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1月)横跨了2020年总统选举和换届前夕,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内,美国舆论对内战可能性的关注度被推至顶峰。鉴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造成的实际损失,在大选日的前夕,就有美国媒体为“第二次内战”造势,指称暴力活动的发生是一种必然。“1·6”冲击国会事件爆发时,许多特朗普支持者身着“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Civil War”的运动衫,“内战论”正式被推向美国政治主流。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新闻界、情报界、军界、投资者等开始严正考虑“第二次内战”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拜登执政时期,每当美国国内出现某种政治分歧难以弥合的状态时,都会涌现出大量内战言论。拜登执政后曾为阻止病毒传播采取了封锁措施,这遭致了绝大多数右翼团体的抗议,包括武装民兵。美国密歇根州和俄勒冈州的州议会都受到了民兵冲击。美国《独立报》即有记者借题发挥,声称反对新冠封锁暴力已经构成“第二次内战”,激化美国农村保守派和城市地区的分裂。
第四阶段(2024年1月—2月)真正达到“内战论”讨论高潮,即得克萨斯州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就边境非正规移民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得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此前下令在非正规移民经常过境的一条河岸安装铁丝网,遭遇联邦政府、最高法院反对。来自华盛顿的反对引发得州不满,州长阿博特发表声明,指责拜登政府未能保护边境,并部署得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控制部分边境,认为联邦政府已经违反美国各州之间的协议,宣布得州进入“被入侵”状态。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关于非法移民的争论常年持续不休,但州长部署国民警卫队意图与联邦政府直接对峙的方式,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引发对美国联邦政府与部分州政府“兵戎相见”可能性的广泛讨论。1月25日,美国25名共和党州长发布声明,表达对得州州长阿博特的支持。阿博特与这些共和党州长的行为在美国国内外掀起了新一轮有关美国“内战”讨论的新高潮。
“美国内战论”的观念根源与可能性的争论
随着“第二次内战”讨论间断性地达到高潮,美国舆论界与学术界对“内战”形式想象也逐渐深化。大体梳理,这种想象有“热内战”和“冷内战”两种假设。持“热内战”观点的人认为,鉴于美国“第二次内战”的国内背景和先决条件与南北战争时期相比有本质区别,两支代表敌对政治地缘势力的军队相互开战的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美国,1861年南方联盟试图让美国数个州脱离联邦独立建国的情形也很难在今日美国重现。在他们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如爆发第二次“热内战”或将呈现出如下三种形态。
一是低强度冲突的“第四代战争”。第四代战争是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战争与政治、战斗人员与平民之间的界限已模糊化。这意味着美国潜在的国内冲突形态是不对称、分散且异质化的,众多动态派别可围绕意识形态通过数字工具和人际网络组织起来,企图发动暴乱的团体在对敌对群体发起小规模冲突的同时,也会偶尔组织针对软性或硬性目标的高价值恐怖袭击。在此情境假设下,会出现更多的、零星的意外暴力事件,但致死人数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参照的历史案例是爱尔兰的暴力准军事组织对抗运动。
二是越发频繁的国内暗杀和恐怖主义行动。例如,2020年极右翼民兵组织企图绑架密歇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并推翻州政府,以及1995年认同白人至上主义的极端反政府恐怖分子策划的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
三是由白人民族主义民兵和反政府叛乱分子推动的无领导抵抗或游击战。无领导抵抗是指小型独立团体或个人挑战现有秩序与制度,或直接对抗政府。游击战则是指准军事人员、武装平民或非正规军,通过利用战术和机动性打击传统军队的对抗方式。
“冷内战”则更倾向于指代美国各政治团体之间因立场各异而形成的一种矛盾、冲突的状态。尽管这种对立暂时还未转化为“热内战”,但仍不能排除当双方无法通过合法方式调和各自诉求时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国内对“第二次内战”的争论与设想本身就是“冷内战”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冷内战”已存在于美国人民的信念中。
根据美国爱德曼公共关系公司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展开的闪电式民意调查,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处于“冷内战”。乔治城大学政治与公共服务研究所2022年初开展的民意测验则显示,58%的选民预期“1·6”冲击国会事件爆发后,美国国内会出现更多的暴力政治抗议。该民调还让选民对美国的分裂程度打分,在满分100分的前提下,受访者给出的平均分为70.36分,意味着民众心目中美国已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内战”的边缘。“内战”已然成为解决美国内部危机的备选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