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琅琊榜》才知:梅长苏看似赢到最后,实则输得一败涂地
三看《琅琊榜》才知:梅长苏看似赢到最后,实则输得一败涂地
《琅琊榜》作为一部经典的古装权谋剧,其主角梅长苏(林殊)的命运和选择一直备受观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梅长苏在为赤焰军洗刷冤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牺牲,以及这种经历对他个人命运的影响。
皇帝寿诞那天,莅阳公主拿着谢玉的手书前来自首,让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不得不下旨重查13年前的赤焰军旧案。
皇帝勃然大怒,说什么也不肯,因为如果答应了他们,相当于承认了自己当初的错误。对于高傲自尊心强的梁王来说,这比杀了他还痛苦。
然而当时形势所迫,文武百官军队都站在了他们这边,梁王还想做临死的挣扎,他咆哮怒吼,坚决不答应。
无奈之下,皇帝宣梅长苏觐见,最后,在梅长苏的一番话后,他答应下旨重审。
十三年的准备,来到金陵一番辛苦的筹划,就要为了这一天,为了自己的至亲至爱洗刷冤屈。
这一天,他终于成功了。
当今皇帝虽然多猜忌,重脸面,从未将百姓天下真正放在心上,我至今仍记得梅长苏说的一番话,让我刻骨铭心: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战士在前方浴血沙场,你远在京城,只为了一念猜疑就挥下屠刀。在你心中,除了皇权,何曾有过天下?
而这段话也是句句戳心,戳在梁王的心上。
相信每个皇帝坐上这个位置前,心中的目标都是江山繁华,造福百姓。只是坐上了这个位置后,都会为权利地位所沦陷,迷失了本心,失去了心志。
相信梁王萧选也是如此,不然当梅长苏说出这番话时,他会自责地向他跪下。他跪下的那一刻,我相信大家都泪目了。
这一刻,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再是那个冷漠多疑的父皇,而只是一个可怜的老头。
有人会说,如此大的仇恨,归来的梅长苏为何不反。其实现在的梅长苏就如往日的祁王一样,他具备造反的实力。
但是他的心也如祁王一样,他只想为赤焰军洗刷冤屈,不想动摇大梁的根本。无论是当年的林殊还是如今的梅长苏,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从未变过。
最后大梁处于危难之中,他拖着孱弱的身体,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以林殊的身份回归了战场。
都说梅长苏筹谋多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真的如此吗?我想不是,他看似赢了,却输掉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这种“赢”本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能和亲人在一起。然而形势所迫,人性如此,逼他走上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一条路,从阳光下活到了地狱里。
赤焰军的覆灭,让他永远失去了至亲
赤焰军由大梁大将军林燮所执掌,下辖17名将官;另设赤羽营,由林燮独子林殊指挥,可先于大军独立行动。赤焰威名曾传遍大梁北境,大渝、北燕两大虎狼之邦,因此长期不敢妄动。
赤焰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大梁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常年驻扎北境威慑大渝。
然而真正是应了那句话,树大易招风,人红是非多,人类天生的嫉妒心理终究是容不下他们。
在帝王朝代,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更何况还是这样视皇权为第一的多疑的皇帝。
如此厉害的赤焰军,让他心中不得不怀疑他没有造反的心思。所以面对如此强大的外援,他心中早就有了要灭掉它的火苗,只是还没有找到好的时机。
而此时谢玉和夏江的诬陷正好给了他一个好的理由,所以他就心甘情愿地被蒙蔽。
他的内心又怎能不知道赤焰军是被诬陷的,但自己内心有了灭掉他们的想法,又怎会再深入调查。
也就是谢玉和夏江的陷害,威震四方的七万赤焰军冤死梅岭,林殊在父亲的保护下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却失去了自己最敬爱的父亲,母亲听到这个噩耗后也选择自尽。
父母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人,无论走到哪,无论自己处于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父母在家就在。
然而在这次事变中,林殊失去了自己的双亲。即使他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为赤焰军为自己的父帅洗刷了冤屈,但自己的亲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侥幸捡命归来,昔日好友爱人再离别
七万赤焰军被谢玉屠杀在梅岭,林殊侥幸捡得一条命。却身中火寒毒,九死一生。
幸好被琅琊阁的蔺老阁主所救,带回了琅琊阁医治。
火寒之毒有两种解法,一种是不彻底解法,这种解法的优点是可以生命如常,但是全身长白毛,还舌苔僵硬,说话口齿不清。
想要治愈,必须碎骨重塑。治愈后全身改头换面,无人能看出本身。但是采取这种治疗方式,代价也是很大的,那就是被治愈的人,此后会一直身体虚弱,畏寒怕冷,也不能够享有常人之寿。
但是林殊没有办法,他只能选择更痛苦的方法,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在忍受了这些非人的痛苦之后,经过了十二年,他凭借着江左盟宗主梅长苏的身份回到了金陵。
他凭借着自己江湖的势力以及超强的智慧为赤焰军为自己的父亲洗刷了冤屈,并扶持昔日好友当上了太子。
看似一切美好,然而时不待人,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完成目标后的他本想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期限里,和自己的所爱能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然而各方叛乱,他不得不再次披上铠甲,走上战场。
吾妹霓凰,见字如面。
兄有三愿,一愿长安康,二愿常喜乐,三愿莫痴候。
戎马倥偬,逝水如斯,不可彷徨独宿。今生奈何,情深缘浅。偷得朝夕已是奢,苍天怜我。
承君一诺,来生必践。青青河畔,寻常人家,粗茶淡饭,共白头,长相守。
这封林殊留给霓凰的诀别信赚足了我们多少人的眼泪,他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霓凰深沉的爱,同时又体现出了不能在一起的无奈。
十三年前林殊曾承诺过要娶她,奈何命运捉弄人,让他两相隔如此之久,归来后本以为能苍山洱海,自在逍遥。然而时局仍选择不放过这对可怜的有情人。
人生中最幸福的莫过于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的身边,过着最平凡的幸福生活,这也一直都是林殊和霓凰的梦想,然而命运多舛,终究是阴阳两隔。
十二年后归来,天才少年到奇诡谋士
曾经的林殊是金陵城里最耀眼的天才少年,有着不败将军的威名,同时身份尊贵,性情飞扬,深得身边之人的喜爱。
周玄清老先生对林殊的评价是极为到位的:虽是将门之后,性情飞扬,但却是难得的聪颖慧黠,读书万卷。
他从小受祁王和父亲的熏陶,怀有一颗报国之心,小小年纪就大有成就。
十七岁就成了赤羽营的少帅,战场上更是银袍长枪,呼啸往来,从不知寒冬雪意为何物。
而归来后的他总是低眉浅笑,算计人心。他总是拥裘围炉,汤药为伴。没有一丝鲜活之气。
这其中的改变,这其中的痛苦,那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他失去了曾经的自己,从太阳下活到了地狱里。
他曾经痛苦地说:你知道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是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
这是什么?自悲,自嘲,遗憾,痛惜。
他是众人口中的麒麟才子,是江左盟值得尊敬的宗主,可在他自己眼里,他是鬼。是步步心机的政治恶魔,是阴戾狠绝的嗜血厉鬼。
他再也不是那个明亮耀眼的赤焰少帅,他的世界里,满载了腹黑、险恶。
他厌恶现在的自己,想念曾经那个薄衣轻甲,呼啸往来的少年将军,那时他的双手是用来挽大弓,降烈马,擒敌卫国的,他曾经的理想,是用这双手捍卫一个即将到来的王朝盛世。
他怎么也没想到,如今却走上了一条和当年的理想截然相反的路。
他向往和平,他希望自己能坦坦荡荡地站在战场上为国家创造和平,为百姓谋取安定生活。
而不是在这个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为自己的国家清理内患。
如今这种生活,本该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那个活在阳光下的林殊,是那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林殊,而不是在黑暗中算计人心,人性的梅长苏。
所以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对于国家,对于景琰,还是对于自己,他都选择以林殊的身份回归了战场。
因为只有战场才是他的归宿,以林殊的身份来,又以林殊的身份走,我想这是对他最好的成全。
不论是谁,终究是为心底的那份执着努力着,最后为大梁而死,少 年时期的抱负从未放下,终究是成为了想要成为的人。
最后我想说,林殊是不幸的。
被众人设计陷害,承受了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走上了自己最不想走上的一条道路。
所以即使他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让梁帝低了头,但是却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亲情,爱情,梦想。
这种“赢”本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能以林殊的身份永远活在阳光下,活在金陵城,活在战场上,因为他本该就是一名战士,最优秀的战士。
只是造化弄人,让他本该光彩的人生留下了这样一抹遗憾,当然也因为这一抹遗憾,使得这个故事更加动人,他回归战场的牺牲将这个人物推向了高潮,也牵动着我们观众的心,永远的意难平。
但是林殊又是幸运的。
无论他变成了谁,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一直都没有变,身体里流淌的赤焰之血依旧沸腾。面对困难痛苦依旧能保持初心,牢记使命。
爱他的人虽不能永远相伴,但心却一直牵挂着他。无论是朋友还是爱人还是亲人,他永远都是大家心中那个最明媚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