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经营哲学家之圣——稻盛和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经营哲学家之圣——稻盛和夫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9785012_121203452

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经营之圣”。他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并在78岁时接受日本政府邀请,成功扭亏为盈重建日本航空公司。他的“六项精进”理念和独特的经营哲学,对全球企业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稻盛和夫(京瓷集团)、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昭一郎(本田公司),是日本的经营四圣。
他创建的京瓷和KDDI都是世界500强企业。
读此书时,老人家尚健在。今日惊闻老爷子仙逝,谨以此文来表达对这位企业家、偶像的纪念。
27岁,创建京都瓷株式会社。
51岁,创办盛和塾,以类似中国古代私塾的形式,义务传授经营哲学。
52岁,创办第二电电(KDDI,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
78岁,接受日本政府邀请,出任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会长,第一年就扭亏为盈。
一、曾经的学渣和寒门之子,手中仅攥着一把自配的艰辛密钥
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西南部鹿儿岛,一个贫穷而笃信佛教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二。一家人靠买盐、卖肥皂和替人加工纸袋度日。
父亲早逝。在13岁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受佛教“超然物外”思想影响极深的稻盛,在自我修炼中,竟奇迹般地不治而愈。
战败后的日本,一片废墟,想要找个好公司,优先录取的是关系户和熟人子女。农村出来的稻盛和夫,根本没指望。面对录取机制的不公,他曾想过加入黑社会,替天行道,整治社会。
幸福来得很突然,他的教授介绍了一个在松风工业当部长的关系后,他进入松风,却又不得不改行从事无机化学,可成就其事业的,恰恰是这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无机化学中的工业陶瓷。
二、“六项精进”的源头,是几次痛彻心扉、震撼人心的心灵洗礼

没有考上鹿儿岛一中的稻盛和夫,几乎要失学,侥幸进入了私立鹿儿岛中学。
在高三面临毕业升学考的时候,一次是新建校舍的义务劳动,怕耽误学习的他,又受人撺掇缺席了这次劳动,被老师批评“没有一点奉献精神,真自私”后,内心翻江倒海,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还有一次是学校棒球对抗赛,要求每个同学参加呐喊助威,但是球场离学校很远,得坐电车去。他没有车钱,决定徒步往返,又被同学抖机灵教他用月票虚晃蒙混,结果被查票员当惯犯抓住,月票被没收,还被通报批评,之后的他,一直坚持徒步上学。
两件事让他明白必须严格律己,善恶终有因果。
97年剃度皈依佛门,是受他鹿儿岛的老乡——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领袖人物西乡隆盛“敬天爱人”的思想影响,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守住一颗清心寡欲的心。
初次化缘,满脚血泡疲惫不堪走回寺院,见一打扫公园的大婶,浑身上下都写满了贫穷,却从兜里拿出100日元硬币,叮嘱让他买个面包吃。瞬间全身通电的强烈幸福感直蹿脑门,被伟大的爱包围的暖意,让他“敬天爱人”、“利己利他”的种子根植内心,善良就是始于点滴的给予。
三、“六项精进”的背后,是伤口上开出的曼珠沙华
①致良知,要知行合一——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王阳明的心学,对稻盛和夫的影响很大,这是他形成稻盛管理哲学的基础。
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做事要有良知;强调知,更要行,不行不为真知。“理”在人心,“理”化生宇宙万物。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信仰管理=企业管理的境界。
管理=管人+制度+流程。
经营=精兵×数据×激励。
我们在工作中都经历过,制度是严格的,遵守却是因人而异的。奖励机制各种系数的制定和算法,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3位,可是到手的数字却让你瞠目结舌,贡献最小,动手最少,利益最大;付出最多,错误更多,收益最小。
上班打卡,有的迟到扣10元,有的20元,有的50元,云里雾里,你根本不知道该迟到多少时间最合算,所以所有的时间就拿去搞不良的人际关系,扣得最少。
看看稻盛经营哲学的做法:
稻盛哲学的核心:创造力=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思维方式:工作心态、精神状态、个人价值偏好(取值100——+100)
热情:从事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的驱动力(取值0——100)
能力:先天禀赋+后天习得(取值0——100)
改变思维方式,等于改变心智,人生会发生180度转弯,可能会朝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行走,正确或错误。
有能力无热情,工作效果一般,甚至不会产生好结果。
能力一般或可能较差,但有热情且感情投入,工作效果会比天资聪颖有能力的人好很多。
所以京瓷和KDDI的用人模式是,不用一流大学学生,不用聪明绝顶的人,不用背景深厚的人。
不是985、211的大学背景,也会成为白天鹅,野百合也有春天,普通人通过自我磨砺,也会得到极大的机会和提升空间。
②经营人比经营营收更有壁垒——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柔软之心
企业有最显著的两大特征:企业是一个经营性组织;企业是一个社会性组织。
管理学对“管理”概念的阐述是这样的: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今天,对企业的概念,随时代的需要有了更新,良性的社会组织能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负责。

还是先看稻盛和夫的故事吧。
1971年,稻盛和夫收购了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经营极差的公司,月赤字10——20万美元。
美国人一向崇尚自由,管理松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这个公司简直可能变成稻盛和夫的人生败笔,甚至是块鸡肋。
他彻底摒弃美式经营管理的旧模式,管理层全员换血,重启可能水土不服日式管理。
当企业的日本管理人员对着所有的美国员工道了一声“你们辛苦了”的日式谢意后,竟改变了一家日资美企的命运。
年轻的日本管理人员到岗后后,换上一线员工工作服,与美国员工在生产一线同甘共苦,彻底给懒散又官僚的工作气场作了激浊扬清洗脑。之后,日渐趋于好转后,稻盛和夫还专门买了很多披萨和员工一起共享用餐时间。亲和力、认同感和齐心协力的日式文化也渗透到企业的灵魂中,扭亏为盈。
松下幸之助说过:当你仅有100人时,你必须站在第一线,即使你叫喊甚至打他们;但如果发展到1000人,你就不可能留在第一线,而是身居其中;当企业增至10000名职工时,你就必须退居到后面,并对职工们表示敬意和谢意。
不裁员,让员工有幸福的归属感和足够的安全感,是稻盛先生一直在经营的事业。
人越多,越要有仁爱之心,越要懂得感谢,这大概就是日本文化一脉相承谦卑恭敬的基因。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又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这样的企业家身上时时践行,显得格外的柔软和如坐春风。
但是我们的工作日常,看到的恰恰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领导。上行下效,使得上下级间罅隙隔阂很大,裁员的小铡刀随时手持乱舞,既不与下属员工协同作战,又不了解难题的肯綮,反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员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毫无归属感,企业缺失感召力。
这是一本演讲录+谈话录的合集,没有任何的阅读障碍。
季羡林先生是这样评价的: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读完此书,不到一年,老爷子竟驾鹤西去,朴实得几乎谈不上文采,而真精神在字里行间屹立不倒,永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