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顿渐品 || 第二十四讲 ① 从渐变到突变、从量变到质变
《六祖坛经讲记》顿渐品 || 第二十四讲 ① 从渐变到突变、从量变到质变
《六祖坛经》中的“顿渐品”探讨了佛教中关于顿悟和渐悟的哲学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两个概念在不同佛教流派中的理解差异,并引用了多位佛教大师的例子来说明顿悟和渐悟的关系。
(1997年9月28日)
《顿渐品》的主要内容牵涉到佛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对禅宗所主张的开悟的理解,究竟是顿悟还是渐悟。这个问题可以说在佛教里边讨论了一两千年,最后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想从目前的佛教界来看,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为什么不能够得到一个统一的认识呢?这就是众生根机不同。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对佛法的理解不同,要达到一个统一的认识是有困难的。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由于佛法流行的区域文化背景不同,因为佛法分为三传,也就是南传、北传、藏传。南传是小乘佛教,北传就是我们现在汉语系或者叫汉传佛教,再加上藏传佛教密宗。这三传佛教对于佛法顿悟、渐悟的问题各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从南传佛教来看,它绝对是主张渐悟的,不主张顿悟。那么像汉传佛教,它也不是统一的,分为各个宗派,也分为大乘和小乘。汉传佛教本身对顿悟渐悟也有不同的看法。藏传佛教就更复杂了,因为它的派系也很多。但是从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的根本观点、根本教义来看,悟、开悟、明心见性,能够把过去的一切疑惑、障碍一下子推翻了,一下子来一个突破,应该说这本身是一个顿的问题而不是渐的问题。豁然贯通,就是一下子、刹那之间贯通,所以说“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对于一个道理的明白,固然有一个逐渐的积累,但是它到了成熟的时候,所谓“瓜熟蒂落”,由渐变到突变,渐变就是渐悟,突变就是顿悟;或者说由量变到质变,量变就是渐悟,质变就是顿悟。量变是一个过程;到了质变的时候,它就是一个飞跃。所以从量变、质变的关系来看,有逐渐的积累,有豁然的突破。所谓顿、渐,照我的理解,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比如说,像六祖大师,从他开始听到《金刚经》一直到他到五祖那个地方去,是不是也有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呢?他的悟道是不是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呢?只是说他量变的过程比较短,质变来得快;也就是说,这一世他的渐变的积累的过程很短,顿悟来得很快。这是一种情况。
悟是一个阶段,是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所谓顿和渐,有时候是渐在先、顿在后。有的祖师修行几十年,像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五十六岁悟道,他是修行三十七年才悟道,渐修顿悟。这是说他渐变的过程比较长,这样也有好处,好处是稳定。他实修的时间长,然后顿悟了,就是一个实证,这种实证的基础比较牢固,不容易发生退转。当然也有顿悟时间很早、很快的,像太虚法师,他大概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悟了。他是看《大般若经》开悟的。他通过顿悟以后马上就能够了解佛法,找到修行的路径。但是如果你没有时间实修,有时候也会耽误。当然太虚法师在开悟之前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是看这个过程是长还是短。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都是渐修而顿悟,只是看渐修的过程是长还是短。有的是把渐修放在前面,有的是把渐修放在后边,这就是每个人的机缘不同、因缘不同、善根不同。所以顿渐这个问题应该说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仔细地推敲起来,它又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于对于开悟,我们是否承认有突变、顿悟这回事。所以像我刚才讲的事物从渐变到突变、从量变到质变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来看,顿渐就不成问题。但是如果说从承不承认有突变这回事这个角度看,这就是一个问题了。《顿渐品》不像我刚才说的第一种情况,它像我说的第二种情况,即有没有突变、顿悟这件事。
图片:柏林禅寺秋景
第二个意思,顿悟渐悟是就修行的人来说,不是就法本身来说。佛法没有所谓顿渐之分,只是修行的人根机有利有钝;根机不同,表现在法上面、表现在悟的问题上也有顿渐之分。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顿渐的问题或者说顿悟的问题,是不是就只有禅宗有这个问题,其他的宗派没有这个问题?应该说其他的宗派,包括小乘,也有顿悟的问题。好比小乘证初果阿罗汉见道,见道的意思是什么?就好像窗户蒙着一层纸,你要把窗户纸捅破了。窗户纸是怎么破的呢?有力量的人,一拳就捅破了;没有力量的人,他可能且弄不破呢。这层纸就是我们的烦恼。你决心大、力量大,烦恼再厚再重,一脚也能够踢翻了。所以烦恼轻和重,没有关系,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发心。你发心大,力量就充足;力量充足,你打破烦恼就快。窗户纸一捅破,外边的世界就看见了。捅破这个窗户纸,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小洞,外边的世界能够看到一点;如果把窗户纸全部揭掉,整个世界就更加全面、更加明亮地展现在你面前。所以说悟从它的第一次悟,绝对是一个突变,所以“悟则刹那间”。小乘见道也是一刹那,一刹那间就把这个窗户纸捅破了。但是你要逐步地把所有蒙在窗户上的纸捅破,那它就有一个多次性。所以悟不是一次性的,是多次性的。古来的祖师有“大悟十八次,小悟无其数”的说法。那么从这一点来看,所说的顿悟是讲见道、第一次开悟。一般见道以后,悟境的发展是有一个逐步加深、逐步圆满的过程。从六祖本人的开悟过程,也可以看得出来。因为在《行由品》里,我已经反复地把这个问题跟大家讲了。这里就先把顿渐的意思略微跟各位提示一下。下面我们来看经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