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连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连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5/14/38579509_1131438205.shtml

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其炮制方法多样,不同炮制形式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侧重。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连的来源、功效、炮制方法、临床应用及用量等信息。

黄连简介

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的根茎。秋季采挖,晒干或烘干贮存。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主治热盛心烦,痞满呕逆,泄泻,痢疾,吐血,衄血等。

黄连的饮片可分为生、炒、姜炒、酒炒四种:

  • 生药:味大苦,性大寒,泻火解毒力专,多用于温病壮热、热毒壅盛和火邪迫血妄行。
  • 炒药:味苦,性寒,清热燥湿、理肠止痢力强,多用于胃肠湿热、泄泻痢疾。
  • 姜汁炒药:味苦微辛,性寒偏平和,清热燥湿、和胃止呕力胜,多用于湿热内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 酒炒药:味苦微辛,性寒稍平和,清心除烦力强,多用于心火偏旺、失眠惊悸。

此外,有些地区还有多种制药,如猪胆汁拌炒药(清肝胆实火)、盐水拌炒药(清下焦湿火)、米醋拌炒药(引药入肝,清肝经郁火)、吴茱萸煎汁拌炒药(辛开苦降,清肝和胃)。

加工炮制

  • 生药(生黄连):将原药除去杂质,用清水略洗,润软,切片,晒干即成。
  • 炒药(炒黄连):取净生黄连片置锅内,用文火清炒至棕黄色即可。
  • 姜炒药(姜汁炒黄连):取净生黄连片加生姜汁(每 10kg 黄连,用生姜 2kg 捣汁,加适量开水)拌匀,放入锅内炒干即成。
  • 酒炒药(酒炒黄连):取净生黄连片加酒(每 10kg 黄连,用黄酒 1.5kg)拌匀,晾至半干后,再用文火炒干即得。

临床应用

生药

  • 热毒壅盛:常与黄芩、黄柏、栀子、石膏同用,能增强泻火解毒作用。可用于邪毒壅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亦治痈疽疔疮,红肿疼痛。如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气血两燔,又常与石膏、知母、水牛角、地黄等配用,如清瘟败毒饮。
  • 血热妄行:常与大黄、黄芩同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火邪壅盛,迫血离经,吐血、衄血等。如泻心汤。

炒药

  • 泄泻:常与黄芩、葛根等同用,共奏清里和表、理肠止泻作用。可用于表邪未解,里热已成,身热泄泻,胸膈烦闷,口中作渴。如葛根芩连汤。
  • 痢疾:常与白头翁、秦皮、黄柏同用,具有清肠止痢作用。可用于热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如白头翁汤。若湿热阻于肠胃,气机不畅,下利腹痛,赤白相兼,则常与木香配合,具有清热燥湿、理气止痢作用,如香连丸。若血痢日久不愈,阴血耗伤,常与地榆、阿胶、当归、诃子肉配合,具有坚阴益血、厚肠止痢作用,如地榆丸。

姜汁炒药

  • 恶心呕吐,常与半夏等同用,能增强清热燥湿、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于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如半夏泻心汤。若胃热炽盛,干呕口渴,则常与竹茹等配合,具有清胃止呕之功。若肝气犯胃,呕吐酸水,则常与吴茱萸同用,具有清热疏肝、安胃止呕作用,如左金丸。若妊娠恶阻,恶心呕吐,则常与紫苏配合,具有清热顺气作用。

酒炒药

  • 心悸、失眠,常与朱砂、生地黄等同用,能增强清心除烦、安神定志作用。可用于心火偏旺,阴血被灼,神失安宁,心悸怔忡,胸中烦热,不易入睡等,如安神丸。若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致心肾不交,心悸失眠,则常与肉桂同用,具有清心温肾、交通水火作用,如交泰丸。

处方用名

  • 用生药时,写生黄连、黄连、川连、鸡爪连;
  • 用炒药时,写炒黄连、炒川连;
  • 用姜汁炒药时,写姜汁炒黄连、姜爪连;
  • 用酒炒药时,写酒炒黄连、酒黄连。

用量

生、炒、姜炒、酒炒药基本相同,均为 1.5 ~ 10g。

参考

  • 黄连主要含小檗碱,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
  • 黄连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黄连煎液、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 黄连有抗溃疡、利胆、镇痛、镇静、抗肿瘤等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