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情绪:儿童如何建立健康的饮食关系?
食物与情绪:儿童如何建立健康的饮食关系?
健康饮食行为的基础始于婴儿期。幼儿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来学会调节自身的食欲。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人员在一篇新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模型,旨在探讨这些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更好地理解儿童食欲的自我调节提供指导原则。
Via:Pixabay
食欲自控与整体自控有关,但它特别涉及个体控制食物摄入的能力,这会影响健康发展和肥胖风险。儿童天生就有根据饥饿和饱腹感信号调节食欲的能力,但随着接触环境因素的增加,他们的饮食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推理和动机的影响。
研究团队基于生物心理社会路径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该框架概述了三个相互作用的类别:
- 生物因素:包括感官体验、生理上的饥饿和饱腹感信号、脑肠相互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 心理因素:涵盖情绪自我调节、认知控制、压力调节和奖励处理;
- 社会因素:例如父母的行为和喂养实践、文化、地理位置以及食物不安全。
研究人员将这一框架与气质理论结合起来,以探讨这些途径是如何受到个体气质的影响的。儿童对刺激的反应因他们的心理和情感构成而异。例如,对新奇事物的开放态度和积极的期待会影响孩子是否愿意尝试新食物。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吃东西,对于那些对负面情绪高度敏感的孩子来说,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吃得更少。
该模型还考虑了儿童的发展阶段。婴儿基于生理信号有基本的食欲调节能力。他们逐渐变得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到3至5岁时,儿童开始展现出更强的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
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实证研究,调查用餐期间的亲子互动。家长填写问卷,家庭用餐场景被录像,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评估孩子与看护人之间的双向互动。研究团队随后观察孩子对食物的接近或回避态度,并评估气质如何调节这些关联。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对各种因素的差异性敏感性,就可以根据他们的气质特征识别和修改那些特别容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影响。这样我们就能提供更精细的策略来支持孩子的健康饮食行为。
此外,如果儿童经历食物不安全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对食物刺激表现出某些奖励性反应。即使食物不安全的情况得到缓解,我们可能仍需要帮助儿童建立一种安全、积极地与食物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由压力诱导的,也不是将食物作为满足情感需求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理解这些路径,就可以针对所有这些因素来调整我们支持儿童的方法。
参考文献:
Sehyun Ju, Brent A. McBride, Merin Oleschuk, Kelly K. Bost. Biopsychosocial pathways model of early childhood appetite self-regulation: Temperament as a key to modulation of interactions among system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24; 360: 117338 DOI: 10.1016/j.socscimed.2024.117338
本文原文来自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Consumer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