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佛学基础】业力论——什么是业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佛学基础】业力论——什么是业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13955226436108305

业力是佛教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解释了因果报应的原理,影响着众生的轮回与解脱。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业力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佛教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业力

业在梵语中称为羯摩,意指造作,包括运动在内。由造作产生的潜在力量被称为业力。

值得注意的是,“业力”、“轮回”等名词并非佛教独有。在释迦牟尼佛出现之前,印度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学派就已经讨论过这些概念。佛教为了适应当时已形成的意识形态,也接纳了这些名词。虽然在某些名词甚至修行方法和仪式上与婆罗门教等印度教相似,但其真正精神是不一样的。

业力主要用来说明“缘起”的道理。佛法虽然强调“性空”,但坚决反对虚无主义,认为一切诸法的因缘和合自有其一定的、不乱的因果规律。

业力的分类

1. 从造作主体分类

  • 身业、口业、意业:八识操纵使我们造作的身口意三业称为业。而佛的识已经转成智,以智慧来操作“业”,那就不是业了,是密。所以他的身业不叫身业叫身密,同样口业叫口密,意业叫意密。密教讲三密,就是三业,不过一个觉悟,一个不觉悟。

2. 从业的行相分类

  • 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是非善非恶的中性业。善恶业以什么为标准?前面说过三法印,合乎三法印是真正善业,违背则是恶业,当然这里面很复杂,为了方便接引修学者,佛法也顺应一些世间标准,但从根本来说,是以三法印为标准。

3. 从业的德性分类

  • 福业、非福业、不动业:福业就是使众生在欲界能够得好报的业。非福业就是得到不好报的业。不动业,这个业得着还是得不着,看不见。

4. 从业的清净程度分类

  • 黑黑业、白白业、黑白黑白业、非黑非白业:黑黑业是污染不清净的业,污染程度很重。白白业是清净的业。黑白黑白业是杂业,有清净有污染的。一般人是杂业比较多,纯粹的黑黑业或纯粹的白白业可能少一点。非黑非白业是有修行的人造的业,在没完全觉悟之前所造作的也是业,但是他的业非黑非白,不能说是污染的,也不能说完全是清净的。

5. 从业的共性分类

  • 共业、不共业:共业是众人共同感受的东西,比如同为人类、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同胞,这是共业。不共业,虽然是同胞,但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寿命有长短,文化有高低,千差万别,不是众人共有而是个人独属的,叫不共业。

6. 从业的能力分类

  • 能生业、能持业、能消业,能毁业

7. 从业的效用分类

  • 引业和满业:引业是自他同一,就是自己和他人被一种力量牵引的业。共业是讲事情已经成了的,引业是事情还没成,这种原因造成的业,使大家能够在一起。与此相对的叫满业,就是圆满了彼业,个别的业。

8. 从业的领受分类

  • 心受业、身受业:就是心领受的业和身体领受的业。

9. 从感报分类

  • 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人的感受分三种:一是苦受,感到很痛苦;再一种感到快乐,乐受;再一种叫舍受,不苦不乐的感受。

10. 从时期、时间分类

  • 定业、不定业:一种业是定的,一定要报的。不一定报的是不定业。

11. 从果地分类

  • 地狱业、饿鬼业、畜生业、人业、天业、不定业

业力的重要性

按小乘讲法,整个宇宙是业力之网,整个人生也是业力之网。不但我们在业力之网内,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都在业力之网里。佛法讲出家,不是离开家庭叫出家,那太容易了,当然在人世间来说那也不简单,但那不算,真正的出家,是出三界家,即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说,脱离了业力之网才叫出家,脱离了业力之网就是解脱,这就不容易了,要通过业力的修行才能够得到解脱。

这一篇主要说明什么叫业力,业力的分类,业力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等说完业力论会更清楚。

文章来源:吴信如著《佛教各宗大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