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角看四川宜宾滑坡:成因分析与灾害预防
地理视角看四川宜宾滑坡:成因分析与灾害预防
2025年2月8日,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0户民房被掩埋、30余人失联。此次滑坡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地理视角深入理解滑坡灾害的机会。本文将从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宜宾滑坡的成因分析等方面,为您全面解读这一地质灾害。
事件回顾
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截至8日17时,已造成10户民房被掩埋、30余人失联。
2月8日13时30分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启动四川省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15时30分,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将其升级为四川省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当地迅速组织应急救援、消防、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严防次生灾害。
筠连县在2月7日晚-8日晨,出现了小雨天气,最大小时降雨量1.5毫米,总体降雨强度不强。8日下午,当地一位村民介绍,滑坡的山村海拔约800米,当地此前连续多天下雨。他家距离滑坡的地方只有约一公里的距离,但导致滑坡的具体原因,还有等待官方调查报告。而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明天(9日)当地可能还有小雨。
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辨析一下:滑坡和泥石流有何区别。
一、成因上:
1、滑坡:主要是岩土体自身稳定性差,像岩土结构松散、岩性较软等,再加上降雨使岩土体增重、润滑,地震破坏岩土结构,人类开挖坡脚等活动,使斜坡上的岩土体沿一定软弱面整体下滑。
2、泥石流:需要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像山体风化、崩塌、滑坡产生的土石;充足水源,如暴雨、冰雪融水等;以及陡峭地形来汇水和让水流携带固体物质快速流动,三者缺一不可。
二、物质组成上:
1、滑坡:主要由岩土体构成,固体物质占比高,水分只是起诱发或辅助作用,相对含量较少。
2、泥石流:是水、泥沙、石块及树枝等杂物的混合流体,固体物质和水的比例相对均衡。
三、运动特征
1、滑坡:通常沿特定滑动面整体下滑,运动速度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相对泥石流较慢,运动过程较单一,主要是沿斜坡向下。
2、泥石流:具有强烈流动性和冲击性,像洪水般奔腾,速度可达每秒几米到十几米甚至更高,运动中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沿途物质,路径和范围更广。
四、发生区域
1、滑坡:多发生在坡度较陡、地质结构不稳的山坡,各种地形地貌的山区都可能出现,比如江河湖两岸斜坡、中高山地带等。
2、泥石流:主要在有丰富松散固体物质、水源足且地形陡峭的山区沟谷,像沟谷上游三面环山、中游狭窄、下游开阔,高差大的地方。
五、规模大小
1、 滑坡:规模差异大,小的可能仅几十立方米岩土体滑动,大的可达数百万立方米甚至更大。
2、泥石流:规模通常较大,一次可搬运数百万立方米甚至更多固体物质,影响区域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
六、堆积形态
1、滑坡:堆积物多在坡脚或相对平缓地带,呈舌状等,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方向性,保留部分原岩土体结构。
2、 泥石流:堆积在沟谷下游或山口处,呈扇形或锥形,堆积物颗粒大小混杂,无明显层理。
我们再来看一下宜宾市滑坡的成因与条件
一、地形与地貌背景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云贵高原北坡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相对高差较大(普遍在500米以上),山体坡度陡峭(部分区域超过30°)。这种地形特征为滑坡提供了势能条件:高差大、坡度陡的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更易失稳,尤其是在岩土体结构松散或受外力扰动时。
二、地质条件与构造活动
岩土体特性:筠连县广泛分布侏罗系、三叠系砂页岩地层,岩层软硬相间,风化作用强烈。页岩、泥岩等软弱岩层在长期风化后形成松散堆积物,遇水易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成为滑坡的物质基础。
构造活动:区域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与北东向华蓥山断裂带交汇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裂隙发育。构造活动不仅加剧了岩体的破碎程度,还可能通过历史地震(如邻近的马边-昭通地震带)积累潜在地应力,进一步削弱斜坡稳定性。
三、气候与水文诱因
集中强降雨:四川盆地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若滑坡发生前出现持续性降雨或短时强降水,雨水渗入坡体,一方面增加岩土体自重,另一方面降低滑动面的摩擦阻力,触发孔隙水压力突增,是滑坡的直接诱因。
地表径流侵蚀:沟谷发育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对坡脚进行侧向侵蚀,破坏坡体支撑,导致“前缘失稳-牵引式滑坡”的链式反应。下部土体先滑动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自下而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四、人类活动影响
工程活动扰动:山区道路建设、削坡建房、采矿等工程可能改变原始地形,形成人工高陡边坡,破坏自然排水系统,加剧滑坡风险。
植被破坏:森林砍伐或坡地开垦会削弱植被的固土保水能力,加速地表水下渗,同时减少根系对土体的锚固作用,降低斜坡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