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功绩与过失:一个复杂帝王的全面解读
乾隆皇帝的功绩与过失:一个复杂帝王的全面解读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被誉为“康乾盛世”。然而,这位皇帝的一生并非完美无缺,他的功绩与过失并存,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乾隆皇帝的主要成就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于公元1735年至1785年在位,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即位后励精图治,使清王朝达到强盛的顶峰。后人将康熙、乾隆两代合称“康乾盛世”。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政府统一了蒙古准噶尔部、回部,拓疆两万余里,使西北、北方彻底安定。漠北廓尔喀蒙古四部永远摆脱了准军的侵袭,西藏严格隶属中央,青海、四川宁谧,贵州改土归流得以坚持,云南西部民族地区牢固内附,从而最后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东方。
在经济方面,乾隆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6000万两以上,最多时有8000余万两,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在对外关系上,为限制英、美等国的侵略活动,乾隆曾下令只许在广州一地通商,后又严词拒绝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提出的增开通商口岸、减低税率、给予租界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间。
与康熙、雍正两代相比,乾隆时国家更为强大,政局更为稳定,国库愈加充盈,农业发展,百业兴旺,城市繁荣,文化发达,“盛世”一说实至名归。乾隆帝也犯过许多错误,尤其是晚年宠信和珅,使其得以揽权纳贿,加速了吏治败坏,贪污之风贯穿朝纲,国力大损,朝政不当。虽然如此,乾隆皇帝还是功大于过,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较久、年寿最高、勇于进取的杰出的封建帝王。
乾隆的功绩与过失
历史贡献
统一新疆:新疆作为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乾隆功不可没。准格尔汗国和大清为敌多年,康熙、雍正两人用兵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乾隆趁准格尔汗国内乱,发兵一举平定准格尔,收复新疆。几十年的大清和准格尔的战斗,在乾隆手中完美落下帷幕。
完善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乾隆皇帝设置驻藏大臣和西藏驻兵,并完善了对西藏活佛转世的灵童转世制度。这标志着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力大大加强,意义深远。在这之前,历朝历代对西藏都是名义上的统治。
治理黄河,修浙江海塘等工程:并且多次制定措施救济灾民。古代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救不救底层百姓看统治者的心情。
争议举措
修《四库全书》:本来这是一件清理、修缮书籍的文化工作,但是乾隆出于统治需要,对不利于自己的书籍删、改、减、毁、禁。有资料显示,乾隆毁书约3000余种、多大六七万部。
平定大小金川:小题大做,穷兵黩武,耗费银钱无数,却没什么太多的意义。还给自己脸上贴金。
喜欢写打油诗: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的诗汇编成册。自我陶醉就罢了,乾隆还喜欢随便在一些文物古迹上“涂鸦”。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乾隆不以为然,反正也没有人敢说三道四。
历史污点
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乾隆时期的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文人写错了几个字要家破人亡,哪怕是疯子,写错了字,照砍头。一时间,文人谨言慎行,对于现实问题噤若寒蝉。这给中华民族日后的积贫积弱埋下了致命的种子。
坚决“禁海”和禁止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输入:此时的世界已经是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科技发展迅速,美国也建立,西方世界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科技方面,还是人文方面。此时的大清王朝却故步自封,自认为自己是上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重用贪官和珅等人:朝政日渐败坏,民不聊生。乾隆中后期,吏治越来越败坏,百姓生活越来越困顿。
乾隆皇帝最后几年的岁月,“白莲教”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虽然乾隆已经退位,但是起义的根源就在乾隆统治的时期。
总之,乾隆皇帝漫长的统治,既有对历史的贡献,但是其对历史发展的负作用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我们不能一味歌颂“乾隆盛世”,也不能全盘否定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