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悦读】新春诗韵,古韵盈心——读20首古诗词,品古人新春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悦读】新春诗韵,古韵盈心——读20首古诗词,品古人新春情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8/20/503199_1145498257.shtml

新春佳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在古代诗词中,新春主题是一个重要的创作题材,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描绘春节景象的佳作。这些诗词不仅生动勾勒出新春佳节热闹非凡、喜庆洋溢的场景,更深刻传达了人们对新年饱含深情的美好祈愿与对未来满怀希望的无限憧憬。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同时,诗中也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了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首《守岁》通过对除夕景象的描写,来突出唐朝守岁的气氛。诗中描绘了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春风的景象,以及巨大红烛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的喜庆场景,展现出一个帝王辞旧迎新时的心态。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诗语调平和而意味深长,诗人已到四十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关心。全诗既描绘了农村迎接新年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农事丰收的企盼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除夜雪

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夕之夜迎来瑞雪,诗人心里非常高兴,来不及喝酒庆祝,赶着写桃符换下旧桃符迎接新年。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晚的瑞雪景象,以及诗人赶写桃符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
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兴偏。

孔尚任写这首《甲午元旦》时已六十六岁,在家乡曲阜简居。诗中描绘了除夕夜晚的热闹情景,包括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拜新年等习俗,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愉悦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这首诗描绘了拜年这一民间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投谒的方式互相表达美好祝愿。诗中“不求见面惟通谒”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通过拜年帖子传递祝福的简便方式。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此诗写除夕之夜,诗人邀请朋友张少府来家中做客,二人畅饮欢歌,共度除夕。诗中描绘了守岁、接长筵、唱旧曲、传柏酒等节日习俗,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全诗以新年为背景,深刻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感慨年华流逝以及仕途失意的复杂情感。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春寒虽未消退,但诗人已满怀如对故友般的期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醉桃源·元日

南宋·吴文英

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新年清晨的宁静与词人心中的复杂情感。词中既有对新春的期待与希望,也有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孤独感。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词独特的韵味。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此诗首联说做官不得意,于是归隐家园;颔联回应题目,点出时间,欣欣然有喜意;颈、尾两联,一气流注,先写美妙之景,后抒欢悦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元日的喜庆景象和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淡泊的仕途观和归隐田园的理想为背景,更加凸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诗人恬淡的心境,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年景的关心,字声音节,如清泉淙淙流淌,圆润舒缓,悦耳动听。

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宋·杨万里

开禧元祀更元正,
宿雨新收放晓晴。
夜半梅花添一岁,
梦中爆竹报残更。
方知人喜天亦喜,
作么钟鸣鸡未鸣。
老子年龄君莫问,
屠苏饮了更无兄。

诗人通过描绘元旦清晨的景象和节日的氛围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和对家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诗歌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深祝福。

新春

宋·詹初

岁月新更又一春,
迎春还是旧年人。
愿除旧妄生新意,
端与新年日日新。

新年到来,人虽依旧,但愿能除去旧时的妄想与错误,生出新的意念与希望,使每一天都充满新年的新意与活力,表达了对新春到来的喜悦与对新生活的期盼。

新春

宋·真山民

余冻雪初干,初晴日骤暄。
人心新岁月,春意旧乾坤。
烟碧柳生色,烧青草返魂。
东风无厚薄,随例到衡门。

新年伊始,人们心中充满了对新岁月的期待和憧憬,而春意也在古老的天地间悄然复苏。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对新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春天生机盎然的赞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新春即事

宋·胡寅

竹爆腊寒尽,桃符春事来。
和风已披拂,暖日便徘徊。

燃放鞭炮,挂桃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庆祝新年、驱赶邪灵的一种习俗。这首诗以春节为背景,通过描绘燃放鞭炮、挂桃符、和风吹拂、暖日徘徊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新年的喜庆和春天的美好。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迎春

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
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
春在千门万户中。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叶燮(一说卢道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民间庆贺春节的盛况和迎接新春的欢悦之情。春回人间,天下太平,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诗人认为不必走向东郊去迎春,因为千家万户都有春天的气息。全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新春佳节的无穷意蕴,令人读之顿觉春就在身边。

元日

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新年元日时的生活情景,老病忘时,空斋晓眠,童唤翁起,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孤独与寂寞的体味,以及对新年和新生活的期许与祝愿。

凤城新年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这是一首富有民俗特色和画面感的古诗,通过对古代女子忙年事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底蕴。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已酉新正

元·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诗的首联即展现了一幅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壮丽图景;颔联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更迭与春天的到来;颈联对比梅花与柳树的芳华初绽,与松树、竹子的苍劲老态;尾联将场景转向人间,描绘了人们在节日里欢聚一堂,举杯共饮屠苏酒的欢乐场景。全诗语言简洁轻快,描绘出一幅辞旧迎新的美好景象,洋溢着浓厚的节日与春天气息,带有对新生活的憧憬。

除夕

清·朱晓琴

一年今夕尽,爆竹又迎春。
把酒家家乐,桃符万象新。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喜庆氛围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通过“爆竹”、“把酒”、“桃符”等意象,传达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的重视和珍视。

这些古诗词精妙绝伦,不仅生动勾勒出新春佳节热闹非凡、喜庆洋溢的场景,更深刻传达了人们对新年饱含深情的美好祈愿与对未来满怀希望的无限憧憬。在欢庆新春佳节之际,吟咏诵读这些流传千古的佳句,无疑为节日氛围增添了几分醇厚与雅致,让人深切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