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的风花雪月——唐伯虎一生不风流
颠沛的风花雪月——唐伯虎一生不风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是春天的名片。他的桃花庵里桃花一到春天就开了满眼,一树洇尽一树红,守不住春天。他的一首《桃花庵歌》不会说谎,名满天下只能半生疏狂,桃花笺上的故事,不忍画上句点休止符……
桃花飞仙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苏州吴县的桃花坞里桃花庵,种满了桃树,唐寅(字伯虎,寅,地支第三位,属虎)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自诩在酒盏花枝之间沉醉,比那些五陵豪杰快意多了。"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世人都认为他是像李白一样的"谪仙人″,过的是神仙日子。可是他穷困潦倒时,家里断炊的境况又有谁知道呢?他写诗自况道:"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日暮春山绿,心绪清且微。唐寅给友人汪东原画过一幅《梦仙草堂图》。画面左虚右实,右边是苍松、修竹掩映的山间草堂,一个文士伏案而眠。左边是烟云朦胧的远山,虚空之中,飘浮着文士梦中的自我,文士长袖飘飘,脚下没有一点云彩作为支撑,毫无依托地凭空而立。远山围绕,山水自为祈祷,人间何所以,观风与月舒,桃花庵里,落满了山岗上的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得不到,放不下,最后的最后是不可得。
好多人像花一样往春天里赶,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37岁时,唐寅又一次到九鲤湖去祈梦。梦里,有人指着"中吕″两个大字给他看,就像一个无法参破的哑迷,唐寅始终猜不透梦境。54岁那年,他到山中去探访朋友王鏊,看到墙壁上挂着苏东坡写的一首《满庭芳》,词下写有"中吕"两个字。他心头一紧,赶忙对着这首词仔细参详,当他读到"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这一句时,觉得自己终于知道了答案,于是默然凄然地回家了。这年的阴历十二月初二日,唐寅病故。临终前,他取了一束绢,写下了最后的诗句,坦然放下笔,就与世长辞了。诗云:"生于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皆相似,只当漂泊在异乡。"
桐荫清梦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梅雨过,萍风起,蔌蔌清香细。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生,夏树苍翠,微风澹澹。
破暧轻风,弄晴微雨;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笔墨诗画让唐寅名声大振,赋予他人生的意义,却没能让他的生活顺风顺水,他54年的人生旅程,宛如夏时细雨中的飞花,自在恰如梦。
唐寅作的《桐荫清梦图》里,一株亭亭如盖的梧桐树下,一位文士躺在醉翁椅上酣然睡去。他的睡姿,很像宋代《槐荫消夏图》中的人物,不同的是,《槐荫消夏图》中的高士是睡在槐荫下,卧具是一张卧榻。桐树下和槐树下,做的梦肯定是不一样的。梧桐引凤,是高洁孤傲的凤凰栖息之树;槐树承贵,象征荫庇功名富贵。
熏风初入弦,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游。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16岁那年,唐寅考取秀才第一名,少年成名。24岁到25岁,却接连遭逢父母、妻儿、妹妹5位亲人亡故,原本幸福和美的小家庭,只剩下他和弟弟两个人,这是何等的锥心之痛?唐寅29岁中了解元,一下子成了江南最亮的星。第二年,唐寅雄心勃勃地赴京参加会试,本指望一举成名天下扬,却不想卷入科场舞弊案,彻底失去了仕途进取的机会。
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欲笺心事,独语斜阑。落寞地回到家中,家里的仆人都对他爱理不理,续娶的妻子更是冷言冷语,白眼相对,连家里养的狗,都对着他龇牙狂吠。声名赫赫的"江南第一才子",突然就成了大明朝的弃儿。巨大的心理打击,唐寅久久在阴影中不能自拨。20年后,他做了一个重新走进考场的梦,"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自分已无三品科,若为空惹一番忙。钟声敲响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唐寅)
南风收雨淡无烟,添得黄鹂四五声,山鸟数声帘影寂,松窗风递煮茶香。实现不了槐荫下的梦,就把醉翁椅搬到了梧桐树下,做一个轻风梧叶的梦,尝试着不再做梦。
秋月沧州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蝉鸣渐止,梧叶新凋,秋云乍起,平原苍黄。抬眼入目的旧绿与新黄,凉风送疏朗。
风惊起了秋的涟漪,忽的人间便镀上了菊色。被黄昏酱渍过的秋天,总有种酸甜的自由感,橘凋的柿子里,是秋味里特有的酸。秋天了,就不再执著于夏天的故事,该黄的也黄了,该凉的也凉了。唐寅功名无分,也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做草泽间的隐士。他也曾尝试寻找显扬的机会,45岁时,应邀到宁王朱宸濠府内去做幕僚,可是发现自己上了贼船,宁王四处招揽人才,竟然在蓄意谋反。唐寅用故作狂怪的乖张行为,引起宁王的嫌弃,才得以出逃,从此彻底断了出仕的念头。他从屈原《渔父》篇内,从张志和的巜渔歌子》里,从吴镇的画中邀来一轮秋月,安排到他的沧州(身老沧州)间、苇渚内、渔船上,对月高歌,徜徉在一番宁静的水光月色里。
唐寅的巜苇渚醉渔图》上,水天茫茫,一轮秋月之下,浅水洲渚间芦苇丛生,一只篷船停泊在岸边,蓑衣挂在船头插着的竹篙上,渔父在篷船内倒头大睡,画上题诗:"插篙苇渚系舴艋,三更月上当篙顶。老渔烂醉唤不醒,起来霜印蓑衣影。"他还写过另一首题画诗,与这一首异曲同工:"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潋滟荡湖光。渔翁稳作船头梦,梦入鲛宫白渺茫。″为何又题一笔秋色落云溪,应是心落枫叶,尽是凄凄别离。
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汀花细雨,水静风闲。唐寅在姑苏城北的桃花坞买了一块地,建起了自己的桃花庵,和渔父做起了邻居。庭院内的半亩空地上,还种了一大片菊花,花开的时候,他就请好朋友文徵明、祝枝山在花前沽酒赋诗。有时莫名的悲戚和怨愤涌上心头,他就大声呼叫、痛哭流涕。花落的时候,他让仆人把花瓣认认真真捡起来,装在锦囊里,再把它们葬在花栏的东畔,吟咏出一首首《落花诗》送别花魂。花下归来,带月敲门,他葬花哭花,是自伤身世,终究意难平。一晃又两三年,匆匆又秋天,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秋。
唐寅借三分秋月入诗,一分清冷,一分薄凉,一分水澹天明。
冬雪蕉心
"半醉半醒日还日,花开花谢年复年",一生的时光在指缝间回响,留白岁月的封藏。
唐寅的风流名声绝不亚于他的才名,可是男扮女装追到8个老婆以及三笑点秋香那些韵事,都是世人附会。无风不起浪,谁让他多情又浪漫呢?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唐寅爱美人,画美人,吟咏美人,他把美人当作世上最美好的存在。他早年画的《蕉叶睡女图》,画面极具东方古典神韵,一个美丽的少女,侧卧在一张硕大的芭蕉叶上,以手托腮,静静地幽梦。她的面庞那样秀逸可人,眉眼那样娴静娟好。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唐寅在画上只落下了自己的名字,仿佛再写什么就多余了。他的朋友王宠在卷后写了一首小诗:"小小金莲步绿苔,晚晴闲过玉阶来。芳心不比蕉心卷,未向风前一展开。"少女的芳心如同蕉心,正是春情萌动、丁香偷结的美妙年华。文徵明的儿子文彭也在卷后写了一首《苏幕遮》:"柳绵飞,蕉心卷,绿暗红稀,又是韶光换……"
好花易逝,春光易老。怀春少女的梦里,一定是旖旎的、缱绻的,也是婉转的、忧伤的,就像唐寅吟咏无数次的冬雪下的蕉心,不得舒展,只好深藏。身下的蕉叶瑟瑟蜷缩着,心头的情事隐秘着。他的心里,用画能打得开吗?
世人都说唐寅风流,文徵明晚上登楼赏月,想起他的时候,写诗还在询问:"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可是,唐寅也有自己深藏的蕉心。他的第一任妻子徐氏去世后,有一天他睹物思情,伤心地写道:"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槿花易哀歇,桂枝就销亡。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抚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新酒初酿,火炉正红,天欲飘雪,山河走白,浮生未歇。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又发。那位早逝的女子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从唐寅痛彻心扉的表白中,我们能感知她的美。第二任妻子在唐寅从京城落魄返乡后,就借故离开了他。在36岁左右,唐寅迎来人生第三次婚姻,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执意迎娶了沈九娘。在桃花庵里,唐寅卖画为生,沈九娘和他琴瑟和鸣,日子恬淡而美好,还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桃笙",短短几年后,37岁的沈九娘也不幸谢世。想来,此生唐寅的梦中,只有雪压蕉心,斑斑驳驳,道不尽的凄凉。
桃花诺,桃花落;谁曾相识桃花开一场雪,风吹去所有誓言。朱颜辞镜花辞树,奈何留不住!"雨打梨花深闭门"(唐寅),风渐渐,雨纤纤,唐寅颠沛一生的风花雪月,难怪春愁细细添……
参考文献:
《唐寅书画资料汇编》 周道振
《桃花庵主唐寅传》 沙爽
《唐寅》史清禄
《唐寅诗词全集》
六如居士(唐寅)
插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