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车慢充、快充、超充,到底有何不同?
新能源电车慢充、快充、超充,到底有何不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方式成为了车主们关注的焦点。慢充、快充和超充这三种充电方式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本文通过手机充电的类比,详细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
虽然自己是一个油车控,还没有入手新能源,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的当下,充电方式成为了车主们关注的焦点,当然自己也要学习学习的,各种不同的充电方式,今天用手机来对比举例,不知道是否恰当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的区别。
从充电速度来看,慢充就像是手机充电中的小水管注水模式。新能源电车慢充功率一般在 3.5kW - 7kW 。以一辆电池容量为 60kWh 的新能源汽车为例,使用 3.5kW 的慢充桩充满电,大约需要 17 个小时左右。这就好比用 5W 的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漫长。在过去,手机功能简单、电池容量小,5W 慢充还能勉强满足需求;而对于新能源电车来说,这样的充电速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然不太方便,适合车主在夜间休息或者长时间停车时使用,让车辆在缓慢充电中 “悄然回血”。
快充则如同手机的快充模式,大大提升了充电效率。新能源电车快充功率通常在 30kW - 120kW 。若用 60kW 的快充桩为上述 60kWh 电池容量的车辆充电,从电量 0 充至 80% 大概需要 1 个小时左右。这和手机使用 18W - 65W 快充时类似,通过提高电压或电流,让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对于那些需要中途快速补能,继续行程的车主来说,快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等待时间。
超充堪称新能源电车充电领域的 “高速通道”。目前超充功率能达到 150kW 甚至更高。以 200kW 的超充为例,为同样 60kWh 的电池从低电量充至 80%,可能只需短短 20 分钟左右。这就像手机的 100W 以上超充,能在极短时间内让电量快速上升。超充技术让新能源电车的充电时间大幅缩短,极大地缓解了车主的 “里程焦虑”,尤其适用于长途出行的紧急补能。
在设备适配方面,新能源电车和手机一样,要实现快充或超充,车辆和充电设备都得相互匹配。新能源汽车要支持快充或超充功能,其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接口等硬件都需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就像有些手机虽支持快充,但最高只到 33W,即便使用 65W 充电器也只能按 33W 充电。同样,若车辆本身不支持超充,使用超充桩也无法实现超充效果。而慢充对车辆硬件要求较低,几乎所有新能源电车都能使用慢充。
从对电池的影响来说,慢充对电池较为 “温柔”。由于充电电流小,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温和,电池寿命能得到较好保护,如同细水长流般呵护电池。快充时电流和电压较高,电池内部反应更剧烈,会产生较多热量,长期使用可能使电池容量逐渐下降,不过现在的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以减少损害,如智能温控系统会在电池温度过高时降低充电功率。超充功率高,对电池考验更大,尽管有散热和优化算法等措施,但相比慢充和快充,超充对电池的损耗还是更明显些,所以使用超充时也不宜过度频繁。
总之,新能源电车的慢充、快充和超充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车主可根据自身需求、时间安排和车辆情况,合理选择充电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充电体验,让新能源电车更好地服务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