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反复静脉血栓?全面了解易栓症的原因和检查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反复静脉血栓?全面了解易栓症的原因和检查方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1851006_118555

反复发作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想知道为什么吗?有可能是易栓症。易栓症是一种使血液容易凝固的病理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本文将为你介绍易栓症的常见原因和检测方法,帮助你了解这种病理状态,并为预防和管理血栓提供指导。

遗传性易栓症的检查

  1. 凝血因子V 莱顿突变
    凝血因子V 莱顿突变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栓倾向之一。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
    凝血因子V 莱顿突变是指凝血五因子的R506Q点突变。这种突变导致因子V对活化蛋白C(APC)降解的抗性增加。正常情况下,APC通过降解因子Va和因子VIIIa来限制凝血过程。然而,FVL突变使因子Va对APC的降解抗性增强,导致凝血持续进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子V Leiden突变的患病率因人群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异:

  • 欧洲人:因子V Leiden突变在欧洲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8%。

  • 亚洲人:在亚洲人群中的患病率较低,大约为1%以下。

  • 非洲人:在非洲人群中,因子V Leiden突变非常罕见,患病率接近于零。

    凝血因子V 莱顿突变是可以遗传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意味着携带一个突变基因的个体就有可能表现出相关的血栓倾向。

  1. 凝血酶原20210A突变
    凝血酶原20210A突变是另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栓倾向。
    凝血酶原(II因子)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酶的前体,是凝血级联反应的终产物。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点的一个(或两种)核苷酸突变可导致血浆凝血酶原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凝血酶生成增加),从而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该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欧洲人群中约为1-2%,在其他人群中较少见。

  2. 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III缺乏症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血酶,通过降解因子Va和VIIIa调节凝血;蛋白S是蛋白C的辅因子,增强蛋白C的抗凝功能。蛋白C、蛋白S缺乏,可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抗凝血酶Ⅲ(AT-III)是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由肝脏合成,为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凝血酶生成(包括因子Xa和IIa),具有强大的抗凝活性,占血浆抗凝酶活性的70%。
    AT-Ⅲ缺乏或减少可导致血栓风险增加,见于:① 先天性AT-Ⅲ缺陷 ② 获得性AT-Ⅲ缺乏,见于严重肝脏疾病、DIC、外科手术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如肾小球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生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有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测进行。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

    1. 遗传因素:
    2. MTHFR基因突变:MTHFR(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常见遗传原因,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3. 其他遗传缺陷:如胱硫醚-β-合成酶(CBS)缺陷等。
    4. 非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缺乏叶酸、维生素B6、B12),饮食和生活方式(高蛋白饮食、吸烟、饮酒等)和其他慢性疾病(慢性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获得性易栓症

  1. 抗磷脂综合征(APS)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是体内存在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导致异常的血栓形成。APS可以引起动脉和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
    临床表现:反复发生的动脉或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实验室检查: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的检测。

  2.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显著增加,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在癌症患者中是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约5%到2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VTE。有时,VTE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
    肿瘤的筛查频率和适用人群因具体癌种和个体风险因素而异。高危人群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经常性筛查。

  3.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
    机制:

    1. 雌激素作用:增加凝血因子(如因子VII、VIII、X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增强血液凝固能力。同时雌激素降低天然抗凝物质(如蛋白S)的水平,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2. 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血流动力学改变:激素影响血管张力和血流速度,促进血栓形成。
      虽然没有一种检测可以直接预测这类人群血栓的发生风险,但如果合并其他血栓高危因素或D-二聚体水平则提示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高。

  4. 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指那些长期存在的炎症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的持久性炎症反应,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炎症性肠病(IB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5.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一种肾脏疾病,其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NS患者具有显著的血栓形成风险,尤其是静脉血栓栓塞(VTE)

结语

评估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倾向涉及多种检查和综合评估。通过基因检测、血液检测以及详细的临床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栓风险,从而制定适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这些检查和评估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血栓倾向,减少复发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