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打卡点多多 绿道串出滇池最美风景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打卡点多多 绿道串出滇池最美风景线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3A05AVC00

滇池绿道是昆明市重点工程之一,全长71公里,串联起沿线湿地、古村等自然人文景观,不仅成为滇池的"翡翠项链",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旅游长廊。


2025年2月11日,昆明市组织中央驻滇、省市媒体以及属地网络自媒体到市规划馆、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等地进行走访、调研,全面展现滇池绿道建设的实质成效,感受滇池沿岸"鸥鸟翩飞、芦苇荡漾"的美丽画卷。

既是滇池的"翡翠项链" 也是环湖生态屏障

滇池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烟波浩渺,风姿秀逸,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滇池绿道作为昆明市重点工程之一,承担了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长廊三大功能定位。为保证项目建设完成后的高品质性,项目设计层面就明确了在尽量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完整的前提下,绿道尽可能多地串联滇池周边资源,形成"傍山—瞰湖—穿林—近湿—踏田—连村"的多元绿道特色,体现滇池绿道"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的特点。在滇池绿道实现"以道守界"的同时,串联沿线生态湿地、文化景区、传统村落和田园风光等资源,推动湖滨生态空间综合整治,挖掘滇池流域旅游资源,带动沿线区域产业融合升级,实现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工程绿道主游径全长71公里,其中道路部分长度61公里,道路宽度依照实际情况4-7.5米不等;桥梁栈桥部分共有共计17座跨河桥和13座栈道,总长度10公里,主游径全线已基本贯通。项目生态过渡带部分,完成地形塑造172.01万平方米,种植乔木2.204万株及灌木、地被、草籽撒播等145.58万平方米。计划新建服务驿站及厕所共计32处,以及全线监控、广播等智慧化管理设施。

项目对铭真、长腰、大湾山的绿道周边区域进行山体生态修复,总面积约54公顷,目前原裸露土坎陡坡均已顺坡复绿,林木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山地植被群落健康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同时,还依托绿道沿线现状坑塘沟渠,建设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缓解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增强湖滨带净化调蓄功能,形成四处共计95.3公顷的滇池滨湖海绵城市示范片区。

滇池绿道作为滇池核心保护区的实际落地物理边界线,优化完善了《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中对滇池生态保护核心区的认定与划定范围,绿道围合面积比原一级保护区内陆域生态空间增加2.84平方公里,同比增加10%,通过生态空间的合理划定管控,构建环湖生态网络的治理屏障,湖泊生态红线和滇池绿道重合比例达60%。

滇池绿道按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思路,对绿道沿线国土空间要素进行一体化整治。针对山体空间,结合环保督察违建整治对铭真、长腰、大湾山等绿道周边区域进行山体生态修复;针对湿地空间,结合大湿地保护与海绵城市建设对沿线坑塘湿地进行修复提升,建设海绵设施;针对林地空间,采用分幅栈道形式对沿线现状中山杉林最低扰动建设,保护现状林木;针对农业空间,结合农田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生态沟渠、净化湿塘,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绿道串联了沿线宝丰湿地、王官湿地等8处主要湿地公园;卧龙浦、海晏村2处历史文化名村;小渔村、牛恋村等20余处沿线主要美丽乡村。以"绿道+"为抓手,通过"村庄活化""有机更新""景区整合""场景植入""业态升级"等措施,形成一条特色价值链,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实现兴业富民、开放共享,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建设成为"两山理论"的示范实践基地。

30座桥30余处观景平台 绘就最美风景展示"屏幕"

滇池绿道结合沿线山、水、林、田、湖、草、村的不同风景特质,以"七彩云桥"为主题设计建造13座特色栈桥;结合沿线的入滇河道沟渠,以"物语小桥"为主题设计建造17座各具特色,融于环境的跨河桥。还原了 "渔浦星灯"、"海潮夕照"等滇池历史古景,并建造了沿线30余处观景平台,通过展现自然风景、挖掘历史古景、创造合宜美景,将滇池绿道打造成滇池黄金旅游岸线上最大、最全面的最美风景展示屏幕。

草之桥位于七星山与薰衣草庄园之间,桥梁为东西走向,全长641米,桥梁标准段全宽为5.5米,平均高度在1.5米,尽可能融入现状芦苇草甸的湿地环境。通过栈桥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两侧环境的干扰,同时对栈桥周边苇荡湿地进行修复提升,补植荻花、芦苇等,设置特色观鸟屋,打造穿苇荡、观飞鸟、揽湖光的特色游览体验。

林之桥位于薰衣草庄园与捞渔河湿地公园之间,桥梁为南北走向,全长690米。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现状中山杉林的原真保护,采用林间分幅栈道的方式进行低扰动建设,栈道采用高耐久的铝格栅铺装,单幅宽度1.5米,并幅宽度3米,透光透水、防滑耐用。设计以不砍一棵树为原则,采用林间分幅栈道的方式保护现状树木,并特别改造最小型作业机械进行施工,营造林间穿行的体验效果。

山之桥为连接铭真与长腰山的栈桥,因地形起伏高差较大,为保障绿道完整、通畅,采用高架绿道方式穿行,减少对场地植被的影响,并结合山体实施植被生态恢复整治,栈桥蜿蜒曲折,全长3397.54米,其中铭真栈桥(叠翠桥)长1410.84米、宽4米,长腰山上山段加长腰山栈桥(重峦桥)长1986.7米。行走在铭真栈桥上,可以远眺滇池碧波荡漾,近观树木葱翠,感受湖光山色移步换景。在"山之桥"之上,浩渺滇池映入眼帘,波光粼粼的湖面与蓝天白云相接,宛若一幅风景画卷。

打卡点数不胜数 随便一"咔"就是一张人生照片

在滇池绿道,众多打卡点也是游客不可错过的地方。鸟巢观景台结合草之桥设计建设,造型自然,融于广阔苍茫的湿地环境。在设计时将桥高降低至1.5米,桥两侧遍栽荻花、芦苇,设置特色观鸟屋,直径27米,高度5米,外观为仿鸟巢造型,与周围苇荡湿地环境相得益彰。

薰衣草庄园段长度2公里,宽度5米,连接了草之桥与林之桥,绿道生态过渡带工程对道路两侧环境进行提升,打造生态湿地与疏林草坪两处生态修复节点,以及5处路侧休憩场地。同时拟建装配式厕所两处,91个车位的停车场一处。

"滇池之眼"螺旋塔位于梅家山山颠,和山之桥铭真段相连,塔高14米,塔身采用螺旋上升的设计,寓意着生命的力量和不断向上的精神,是一座融合现代建筑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标志性景观。站在塔顶,近可俯瞰大湾田野农耕图景,远可眺望滇池西山大美风光,是滇池旅游黄金岸线中必不可少的打卡点。

长腰山栈桥位于长腰山生态复绿地块,栈桥全长1900米,分为上山段与盘旋段两段。桥梁标准段全宽为4米,离地高度在2—11米,栈桥纵坡坡度小于8%。沿栈桥设置圆形平台、红色框景廊架、休息平台等三类6处休息点,上下桥区域设置装配式厕所与休息场地满足游客正常需求。

铭真栈桥位于铭真爱心苑复绿地块南坡,桥梁采用 "之"字形盘旋消化近100米高差,全长1400米,桥梁标准段全宽为4米,离地高度在1—7米,栈桥纵坡坡度<8%。沿栈桥设置螺旋观景塔、休息平台等三类7处休息点,上下桥区域设置装配式厕所与休息场地满足游客正常需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