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粤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粤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7687802_121124795

粤方言,作为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汉语方言之一,其形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岭南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从隋唐时期的萌芽到宋代的定型,再到明清时期的成熟和海外传播,粤方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外最具强势的一种地方方言。

隋、唐以后,岭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唐张九龄(675-740)扩建大庚岭新路,五岭南北交通通畅,大大方便南北交往。北人入粤者与日俱增,广东省人口剧增,广州一带尤为繁荣。唐初岭南45州分属广州等3个都督府,永徽(650-655)后,五府均隶属广州,至德元年(756)升五府为岭南节度使,岭南道成为全国10道之一。广东广西通行粤方言的地区当时都是统一在岭南节度使管辖之内的。到了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东西两道,广东广西之分自此开始。业已形成的粤方言则始终在广东广西两地作为地方交际工具稳步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唐宋之际,岭南地区还被朝廷作为贬谪官宦之所,一些得罪朝廷的文人被贬进入岭南,他们兴办教育,传播中原汉族文化,而中原汉族的读书音也随之在岭南广为传播,对早已接受汉语语音的粤方言进一步产生影响,促使粤方言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结构等方面形成具规范性的完整体系,其结果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方言在语音系统上与隋唐时期以切韵系统为代表(具体反映在宋代《广韵》一书中的音系)的语音系统存在着相当完整的对应规律,同时,又独自沿着它自身发展规律,融合中原汉语与早期楚语及当时“百越”民族语言某些特点于一体的一种汉语方言,在岭南地区作为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习用,并且代代相传,而成为汉语在南方的一大“强势方言”。

粤语发展演变到宋代,与中原汉语明显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时的粤方言与现代粤方言已基本相同,可以说其语音和词汇都已成为现代粤语的基础。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卷三述及广西钦州的语言(今属粤方言区)时提到当时钦州民众有五种口语,其中“五曰蛋人,以舟为室,泛海而生,语似福广,杂以广东、西之音。”这个广东西之音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两广粤语”了。他所指的广东、西的语音的情况,正是“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可见那时的粤方言已是完全具有独立系统,从共同汉语中分化出来逐渐成熟而跟北方汉语存在明显距离的一种汉语方言了。

当代论及粤方言形成发展的文献中,不少人把宋代作为粤方言形成的时期,是着眼于粤方言发展到宋代时才可以“自立门户”,其语言系统性规律性已跟现代粤语没有两样来说的,也不无一定道理。尽管粤方言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但作为现代粤方言基础的确立,却是唐宋之际的事。

宋元以后,粤方言继续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我们从明清以来粤方言各地所修的地方志中可以看到不少粤方言的词语,这些词语一直沿用下来,栩栩如生地活跃在当代粤方言中。清初屈大均(1630-1696)所著《广东新语》中列出的许多“土言”,都是迄今活在粤方言地区人民群众中的常用方言词,如“新妇”叫“心抱”,“横恣”者叫“蛮”,谓“淫”曰“姣”,谓“卵”曰“春”,骂人曰“闹”,“池沼”曰“塘”,小舟曰“艇”,数香蕉量词曰“梳”等等,都是今天粤方言中十分常见的词。可见今天的粤方言,自宋元已定型,而到了明清以后,更没有多少变化了。

粤方言经过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两广地区最主要的汉语方言。随着岭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的拓展,地处沿海的人民自鸦片战争以后移民海外的就逐渐增加。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旅居他国侨民最多的国家,散布在世界上各大洲的华人华侨中,以广东籍的最多,这些华人华侨移居海外,就把乡音带到侨居地去,其中操粤方言的自然也就把粤方言带出去,使这一古老的汉语方言成为海外华人聚居地的重要交际工具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80年代,祖籍广东省的海外华人华侨约2000万人,占全国海外华人华侨总数的2/3。他们当中有说潮汕方言(闽方言系统)的,有说粤方言的,也有说客家方言的,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居住于东南亚、欧、美和大洋洲,其中比较集中的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

据《广东百科全书》(1995年11月出版)中“华人华侨”一节记载(第73-76页),泰国的广东籍华人华侨有200多万,以说潮汕闽语的潮汕籍人数最多,说粤方言只占10%左右,马来西亚、新加坡粤籍华人华侨也有200多万,其中却以从粤方言地区去的人数最多,而越南的华人华侨估计在100万以上,估计广东籍的约60万,也是以说粤方言和说潮汕方言(闽方言)的为主。至于美洲大陆,早期的中国移民绝大多数是广东粤方言区去的。

自1848年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洲发现金矿,1862年动工兴建横贯东西部的铁路大动脉起,就从中国招幕了大批劳工,最多时近30万人,这些华籍劳工主要来自广东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邑及中山等地。这是老一辈的美洲华侨。他们一百多年来在美国都以家乡的“四邑话”(粤方言一支)作为乡亲间、家庭里的交际语。因而,粤方言中的这一分支就在美洲的“唐人街”(或称“华埠”)成为最主要的社区通用语。我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美洲华侨的广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专设台山话节目,以适应来自四邑华人华侨的需要。

19世纪中叶以后,南美洲一些国家如秘鲁、巴西、巴拿马等也先后招募一些华工。到20世纪40年代,散布中南美洲的华工已达30万人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仍是广东籍的,也以珠江三角洲、“四邑”一带操粤方言的为主。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陆续通过亲属接到国外定居的广东籍华侨为数也不少: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新界地区因城市发展的需要,又有一批当地乡民移居欧洲,主要定居在英国、荷兰等地: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广东公民出国探亲、留学、就业等等,其中很多也在美、加、澳等国定居下来。上述这些从广东、香港移居海外的“新移民”,操粤方言的占极大比重,从而使粤方言不断向外扩散,使之在海外华人社区的语言社会中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现在无论是在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加拿大的温哥华,东南亚的新加坡、吉隆坡,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英国的伦敦和荷兰的鹿特丹,只要我们走近当地的“唐人街”,都会遇到许多用粤方言交谈的华人华裔。美国有一些学校,还把方言作为汉语普通话以外的另一种中国话课程来开设。

近十多年来,粤方言除了在海外华人社区广为扩散外,随着粤方言区经济的腾飞和南来北往交流的频繁,在国内也有不少非粤语区的人民群众因各种需要自发地学起粤方言来。粤方言已成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外最具强势的一种地方方言。它的一些语言成分,不但作为口语广泛通行于粤方言地区,还以书面的形式在香港、澳门及海外许多华人华侨主办的报刊及影视传媒中出现,这一特殊现象是汉语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