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光污染,拥抱纯净的夜空
告别光污染,拥抱纯净的夜空
在灯光璀璨的现代都市,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纯净的夜空。为了解决光污染问题,深圳西涌地区率先创建了暗夜社区,并制定了全国首个暗夜社区相关地方标准。这一举措不仅保护了夜空环境,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改善。
从光污染到观星胜地
在深圳从事互联网工作的"80后"谢宇是一位观星爱好者。为了寻找一片没有光污染的夜空,他经常驾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距离深圳市区60多公里的西涌。这里拥有华南东区唯一的天文台——深圳市天文台,以及国内首个国际暗夜社区。
西涌位于深圳大鹏半岛东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理想的天文观测场所。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游客的增多,这里的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梅林表示,十几年前,西涌的夜空几乎没有受到光污染的影响,但近年来,可见的星星数量明显减少。
科学改造,制定标准
为了解决光污染问题,深圳市于2021年颁布实施《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计划在国内首次设立暗夜保护区,并提出建设暗夜保护示范区大鹏星空公园。西涌作为大鹏星空公园的一部分,开始了暗夜社区的创建工作。
暗夜社区建设的核心是科学改造照明设施。工作人员对西涌社区的84家民宿、16家餐饮门店进行了全面的照明测量,梳理出亮度过高、色温不一、广告招牌眩光严重等问题。经过审慎研究,最终确定了户外灯光的标准:色温在3000开尔文以下,照射面积小于18平方米,照射角度小于60度,照射方向向下,避免朝向天空。
为了确保标准的执行,相关部门制定了《夜间光环境区域限值》标准和《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照明示范场所管理办法》,并通过地面和卫星协同监测天光背景,持续支撑光环境改善。
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
暗夜社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观星条件,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西涌地区的照明数量增加了超过100个,天光背景亮度由18.8等/平方角秒上升为19.6等/平方角秒(数值越大表示天空越暗)。目前,西涌已有30多家民宿打出了天文、观星等主题,深受游客欢迎。
更令人欣喜的是,暗夜社区的建设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监测数据显示,西涌地区的萤火虫活跃周期从2021年的36天增加到2023年的81天,群发点也从深圳市天文台扩展到更多地方。
持续努力,推广经验
虽然西涌的暗夜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梅林表示,创建国际暗夜社区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也远远未到终点。灯光照明的改造提升和有效监管是长期性的,需要持续努力。
目前,深圳已制定了全国首个暗夜社区相关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从夜空质量、光环境管理和社区管理要求等方面作出规范。这一成功经验有望在更多地方推广,为保护夜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出更大贡献。
星空下的深圳市天文台 曾跃鹏摄
西涌暗夜社区的观星爱好者 马宁摄
天文爱好者在西涌暗夜社区拍摄彗星。吴镇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