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传奇帆船08胜利号——英国海军精神的象征
影响世界的传奇帆船08胜利号——英国海军精神的象征
胜利号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传奇战舰,服役时间跨越四个世纪,见证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崛起与衰落。作为世界三大纪念舰之一,这艘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军舰如今停泊在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向世人展示着英国海军的辉煌历史。
被“闲置”的皇家海军战舰
对于大多数战舰来说,无论服役时战功有多显赫,最后的结局也总是殊途同归——被拆船厂拆解或是作为靶船物尽其用,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可以成为纪念舰,被重金维护,永久保存,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胜利号就是其中一艘。作为世界三大纪念舰之一,到2025年,胜利号已经服役了两百多年,横跨四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如今的她被停放在英国朴次茅斯海军基地,作为一所浮动的博物馆,是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古老的军舰。
1900年左右的胜利号
1758年12月13日,伦敦海军部下令建造12艘新战舰用来加强海军的实力,H.M.S VICTORY胜利号正是这十二艘新战舰中后来的主力。1759年7月23日,胜利号在肯特的查瑟姆造船厂开始建造,建造花费了足足6年时间,她并不算短的建造过程也是欧洲近代战争进程的一次投射。1756年欧洲列强争霸,英普同盟阵营和法奥同盟在欧洲境内展开全面战争(即后来的“七年战争”),胜利号开始建造的1759年,也是英国战事连连告捷的“奇迹年”(这可能也是“胜利号”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基比隆湾的关键战役,法国海军海军遭受重创,战争的焦点也从海上转移,这让胜利号的建造拥有了相当自由的时间弹性。1765年,当她建造完成时,七年战争也走向了结束,英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收割了大量海外殖民地,暂时无用武之地的胜利号自然也就被冷落在了一旁。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一级风帆战列舰,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之一,胜利号总长69.3米,火炮甲板总长57米,最大吃水655米。舰上有三根巨大的立桅,船帆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5440平方米,在普通海况下,船的最大顺风航速可以达到8到9节。胜利号的船体消耗了近6000棵树木(约等于100英亩森林),其中主要的材质是质地坚固的橡木,龙骨则用了坚硬但又不失弹性的柚木拼接而成。船身水线以下部分覆盖了黄铜护甲,用来防止船蛆和海洋生物的侵蚀,这一举措大大改善和延长了船身的性能和寿命。作为一流的100炮战列舰,1765年胜利号刚下水时,武各共装有100门火炮,其中下层火炮甲板安装有30门 42磅炮,中层火炮甲板安装28门24磅炮,上层火炮甲板安装30门12磅炮。顶层船尾炮台安装10门6磅炮,船首安装2门6磅炮。胜利号上采用了一系列先进革新技术,如可移动的侧舷炮,在一次齐射中可发射超过半吨的炮弹,这些装备为她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攻击力,也让她成为了当时英国风帆战舰的代表杰作。
Snnei室内家居胜利号船模
忠诚、勇敢和恪尽职守的永恒象征
胜利号在梅德韦河作为“预备船”闲置了整整13年,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才开始服役生涯。从1778年到1781年,胜利号参与了两次乌桑特海战。在之后1797年的法国大革命中,她参与了圣文森特角海战,并大胜西班牙海军。圣文森特角海战后,她被认为存在缺陷而退出服役,改作为医疗船。
《乌桑特第一次战役》西奥多·古丁绘
在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前,胜利号经过了一次大改装之后又重返舰队,火炮增加到了104门,舰炮被全面翻新,还在舰首增加了2门前所未有的68磅重型短炮,这类短炮可以在更近距离内对敌舰构成毁灭性打击。此外,船体的颜色也从一开始的红色改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黑黄配色。
1805年胜利号上的装备
1805年,胜利号终于迎来了她的成名之战——特拉法加海战,这场海战因在大西洋沿岸特拉法尔加角附近而得名,可以说是风帆战舰时代规模、影响最大的海战之一。在这场海战中,胜利号作为旗舰带领舰队大破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她也因为这场战争而闻名于世。这场战役,英国本处于下风,但英国海军舰队打破了古板陈旧的战斗条令,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最终以少胜多,打下了一场奇迹般的歼灭战。
1803年,英、法两国战火重燃,次年西班牙携手法国对英国宣战。1805年秋,拿破仑战争进入高潮,彼时拿破仑正准备对奥地利发动关键战役,急需法西联合舰队攻击奥地利的盟国那不勒斯,而此时的法西联合舰队却被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封锁在西班牙加的斯港内。中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英国海军的传奇英雄人物,在此前已身经百战,他的"纳尔逊风格"作战风格一贯骁勇,敢于破除陈规,灵活应变,深受国民爱戴。
海军名将霍雷肖·纳尔逊
在旗舰胜利号上,纳尔逊召开作战会议,阐述了他的作战计划:分兵两路,截断敌人的纵队,一支分队垂直攻入敌方纵队,切断其中军和后卫的联系后集中兵力突击敌方后卫。另外一支分队负责切断敌方前卫和中军的联系,再集中火力炮击中军。为了迅速分裂敌方队形,两个分队的前锋分别由皇家君主号和胜利号担任,因为这两艘船都是百门炮级别选手,威力比只装有74门炮的敌舰要强劲得多。这样的战术并不符合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战斗条令》中古板的一路纵队式战术,但却更符合当时两方交战的实际情况。因为英国海军拥有重型短炮这一杀手锏,能在近战时对敌方造成致命性损伤。此外,英舰上还有新式炮弹点火装置,能保证在航行中随时进行射击。
电影截图,纳尔逊正在阐述作战计划
10月21日,英国舰队和联合舰队越来越接近,英国舰队按计划分成两路纵队前进,由纳尔逊乘坐的胜利号、科林伍德乘坐的皇家君主号担任两个纵队的先导舰,胜利号上升起了著名的“英格兰期待这人人恪尽职守(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旗语,英国舰队在一片欢呼声中向联合舰队直冲过去。上午11时45分,联合舰队弗高克斯号向皇家君主号开炮,特拉法加海战正式打响。
《特拉法加之战》,W. Clarkson-Stanfield创作于 1806 年
战斗爆发15分钟后,皇家君主号带领的下风纵队成功突破联合舰队后卫防线。25分钟后,纳尔逊统帅的上风纵队也杀入联合舰队阵中,上风纵队起初对联合舰队前卫发起攻势,但不久胜利号带领上风纵队突然调转方向,向联合舰队中部发起猛烈进攻。
特拉法尔加海战油画,透纳绘
在胜利号与法舰敬畏号交火时,敬畏号虽是联合舰队中体型最小的军舰,但全体船员接受过良好的步枪射击和登船作战训练,作战异常勇猛,两舰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接舷战。在甲板上指挥作战的纳尔逊被敬畏号上的狙击手击中身负重伤,而敬畏号最终也被英军俘获。此后,法西联合舰队虽拼死抵抗,但败局已成定数,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烈血战,下午2时5分,联合舰队旗舰布桑托尔号降下指挥旗,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正式投降,上风纵队的战斗宣告结束。下午3时左右,科林伍德率领的下风纵队也取得了胜利。
此时,躺在胜利号船舱内的纳尔逊已经奄奄一息,子弹击穿了他的左肺,射入了脊椎,救治也只是尽量减轻疼痛。
作为这场海战的收尾,下午3时30分,在海战已持续2个多小时之际,由迪马努瓦海军少将指挥的联合舰队前卫部队返回战场。面对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此次反攻仅持续了20分钟便宣告失败。胜利号对掉头逃跑的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齐射,将近4点时,哈迪舰长激动地拉着纳尔逊的手,传达了英军胜利的喜讯,去世前纳尔逊喊出了最后一句话:“上帝和我的祖国!”。为了缅怀这位为国献身的海军将领,胜利号上所有的火炮进行了一次齐射,在这连天炮声中,纳尔逊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战争结束后,桅杆破损的胜利号带着纳尔逊的遗体归国,在落葬时,胜利号上的船旗原本要一同陪葬,但船上的船员们最后将它们分成了细块各自珍藏,连带着这次战役的记忆和纳尔逊的遗志。
纳尔逊之死,本杰明·韦斯特绘画
对当时的英国而言,特拉法尔加海战无疑是史诗性的战役,这一战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被彻底粉碎,拿破仑不得不放弃通过军事征服来直接控制英国的企图,英法之间的战略局势逆转,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在此后百年间海上霸权屹立不倒。这场战争也给其他被法国进攻提心吊胆的国家打了一剂强心剂,爱国情怀和抗争意志空前高涨。而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也让纳尔逊和其旗舰胜利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勇气忠诚、不屈外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为了纪念在特拉法加海战中牺牲的纳尔逊中将,胜利号获得重修和永久安置,自1928年起,胜利号成了一艘博物馆舰,停泊在朴茨茅斯历史船坞,每年吸引超过35万名游客。
胜利号全景
两百多年的时间,让她见证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崛起、辉煌与没落,也逐渐成为了英国海军历史的活化石,如同那句世代相传的“英格兰期待每个人都恪尽职守”一样,纵使百年光阴斗转星移,历史众生如烟云飘散,她的存在仍会源源不断地给予人们前行的力量。
Snnei室内家居胜利号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