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洪范煎饼飘香,推动乡村振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洪范煎饼飘香,推动乡村振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ijianpu.com/shsjhd/8223.html

“刚出锅的煎饼,金黄酥脆,满屋飘香,这不仅仅是一张煎饼,更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平阴县洪范镇的非遗石磨煎饼工坊里,传承人周红苓女士一边熟练地摊着煎饼,一边自豪地说道。为进一步了解洪范镇非遗的传承现状,寻求传统技艺类非遗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办法,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农遗新韵”实践队走进平阴县洪范镇,探寻石磨煎饼如何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非遗技艺传承,带动就业增收

洪范镇的非遗石磨煎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清晨走进工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正撒发着热气的鏊子,传承人正开始一天的劳作。他们手法娴熟地将面糊均匀地摊在鏊子上,随着鏊子的转动,面糊迅速变成一张张薄如蝉翼、香气四溢的煎饼。实践团队成员也动手进行了体验,却远不及传承人们的技艺精湛。

“别看这小小的煎饼,制作起来可有大学问。”周红苓介绍道,“从选料、磨面到摊制,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正是这严谨的制作工艺,让洪范镇的石磨煎饼在周边地区声名远扬。

周红苓的技艺是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的,最初只有她和老家的姐姐两个人打理,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小小工坊也招聘了十几位女工。周红苓很自豪地对实践队员表示,她不仅成功地把非遗文化传承了下去,还给周边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

如今,非遗煎饼工坊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在这里,女工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的煎饼制作技艺,还能通过制作和销售煎饼获得可观的收入。一位接受采访的女工感叹,位于家乡的石墨煎饼工坊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参加工作的机会,为减轻家庭负担提供了很大助力。


图为非遗石磨煎饼工坊女工正在工作。赵淑涵 供图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市场销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洪范镇的非遗煎饼也在不断创新。实践团队发现,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工坊还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采访期间,工坊就接到了多次订购电话,负责人表示,石墨煎饼在当地很受欢迎,经常接到源源不断的电话订单。她们也正在尝试拓展电商平台,帮助非遗煎饼远销全国各地,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在实践过程中,周红苓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不同口味的煎饼,石墨煎饼不仅有咸甜口之分,还具有多种谷物类型。周红苓还提出,工坊下一步的目标是根据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研发出小包装煎饼,作为零食推出,提高石磨煎饼在年轻人中的接受度,增强非遗煎饼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工坊还计划与开展研学项目,将非遗煎饼制作体验作为研学的一部分。洪范镇泉水本就是一绝,学生们在欣赏洪范镇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可以亲手制作非遗煎饼,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收获人生感悟,进一步扩大了非遗煎饼的影响力。


图为周红苓向实践队员介绍不同种类的煎饼。赵淑涵 供图

文化精神传承,乡村振兴同行

非遗煎饼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这项传统技艺。年轻的传承人饱含对石墨煎饼的热爱,想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在洪范镇,非遗煎饼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行的新篇章。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非遗煎饼必将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非遗工坊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赵淑涵 供图

“农遗新韵”实践队此次平阴县洪范镇之行,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深入探索,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秉承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神,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合影。赵淑涵 供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