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从“少即是多”到国际主义风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从“少即是多”到国际主义风格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190839794_808903

导读: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少即是多”设计理念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建筑界。从巴塞罗那德国馆到西格拉姆大厦,从范斯沃斯住宅到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密斯的作品不仅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更为现代建筑美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路易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位列七大艺术门类之一的建筑艺术现今仍处于一百年前发端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框架之下,在建筑历史上,现代主义有四位开拓性的大师。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德国的密斯·凡德罗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美国的劳埃德·赖特。其中,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设计理念影响了一百年的建筑界甚至是整个设计界。

密斯·凡德罗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后入籍美国,1969年8月17在美国芝加哥逝世。早年的密斯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在父亲的雕塑工作室学习了几年雕塑。1908年,密斯在德国贝伦斯建筑事务所工作了四年。在这期间,他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思想。


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模糊室内室外界限的流动空间


德国馆雕塑


德国馆简洁的室内

1929年,密斯的传世之作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问世,当时并未引起建筑界足够的重视,仅存在了五个月即遭拆除。被拆除25年后,德国馆重新被建筑界发现,1986年德国馆在巴塞罗那重建。这座简洁明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密斯“流动空间”的建筑理念。屋面由八根十字截面钢柱承重,大理石墙和玻璃隔断都只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室内室外连成一条蜿蜒的流线,让体验者有空间连续不间断而又移步换景的体验。可自由分割的大空间不仅是密斯的建筑特点,后来更称为现代建筑的一大标志性特征。

1930-1933年,密斯成为建筑和设计界先驱德国魏玛包豪斯学校校长。1938年,密斯来到美国,成为芝加哥阿尔莫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1940年后改名伊利诺伊理工学院),1944年入籍美国。在美国,密斯又完成了一系列名留青史的作品。


范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秋景


范斯沃斯住宅通透的室内


开敞的起居空间和卧室几何毫无隐私可言

1945-1950年,密斯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完成了住宅的代表作范斯沃斯住宅。房子由白色的地面和天花两块板加上“挂”在外面的钢柱构成的外露结构包着一个玻璃盒子组成,地面钢板架空在绿树环绕的草地上,形成一个漂浮在地面之上的观感。东西南北四个立面全是透明玻璃,居住者的视野完全打开,虽然收获了很好的风景视线,却也把居住者的生活暴露在公共视野中。同时大玻璃带来夏天暴晒但无法有效散热的问题。此住宅虽然具有划时代的实验性,却招来户主的不满,并把密斯告上了法庭,幸好后来撤诉,不然就没有密斯紧接着的超高层代表作品西格拉姆大厦了。


西格拉姆大厦


仰视西格拉姆大厦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高158米,由密斯和另一位美国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共同设计。西格拉姆大厦集中体现了密斯极其简约的设计逻辑,简单明了的结构,可供自由分割的平面空间,对“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完美诠释。建筑师在设计时摒弃了当时超高层常用的台式和金字塔式,把大厦直接做成一个完整的长方盒子,除顶层和底层做了不同的立面处理,中段立面整齐划一,简洁明了。建筑幕墙则采用了当时新发明的琥珀色隔热玻璃,配上包青铜表面的窗格,使整个大厦立面稳重优雅。此楼形式在美国大获成功,后来这种玻璃幕墙的方盒子摩天楼在美国逐渐普及,后来成为风靡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的标杆。

1940-1960年,密斯为他任教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做了整体校园规划,其中1955年完成的克朗楼(建筑学院)成为芝加哥地标。克朗楼也是由外部钢柱支撑,四个立面都是玻璃面,内部可以任意分割的大空间为建筑教学提供了各种可能。这里除了体现密斯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密斯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希望开敞自由的空间能形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自由的对话和讨论,对建筑空间充分理解并且根据不同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密斯与克朗楼模型


克朗楼主立面


克朗楼大门


克朗楼室内


克朗楼简洁的楼梯

1968年,密斯在老家德国设计了他最后的绝唱,为战后经济复苏的德国完成了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在他逝世以后才得以完工。美术馆为两层正方形,一层地下,一层地面。仍然是狮子截面钢柱与大玻璃幕墙的经典组合,柱子与屋面的接头处,精简到一个符合力学原理的小圆球。美术馆主要展品和配套设施都设置在地下层中,地面展厅内部只用活动隔断形成流动展览,仍然贯彻了密斯“流动空间”的经典理念。在这个密斯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中,钢与玻璃的组合得到了最后的完美诠释,被人称为钢与玻璃的现代“帕特农神庙”。


柏林国家美术馆



柏林国家美术馆地下展厅


柏林国家美术馆室内

总结来看,密斯成为现代主义祖师级的建筑大师,主要的贡献是为钢和玻璃两种现代建筑主要材料的表现做了一些列示范性的实验。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流动空间”,“结构精简”,“去除装饰”,“几何美感”等美学原则原则以及为国际主义超高层摩天楼提供了经典范式。“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至今仍是建筑界与设计界进行创作的金科玉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