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地区最现代的城市 —— 塔林
波罗的海地区最现代的城市 —— 塔林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是波罗的海地区最现代的城市之一,它不仅拥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老城区,还是欧洲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管理的典范。这座城市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经济腾飞,成为波罗的海地区的明珠?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Fun Facts
爱沙尼亚 (Estonia),全称爱沙尼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Estonia),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北端的国家,也是前苏联加盟国之一。全国面积共计45,335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129;人口137万人,排名世界第148,这也使爱沙尼亚成为了欧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于1991年8月恢复主权独立,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晚的一个。经过30年与西方的靠拢,爱沙尼亚经济水平突飞猛进,已经完全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人类发展指数 (HDI) 位于世界第31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于2023年的数据显示,其人均GDP购买力平价指数 (PPP) 高达46,385美元,世界排名第40。除了是欧盟成员国之外,它还是北约 (NATO) 和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 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该国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 (eesti keel),是世界上第二大芬兰语系语言。
爱沙尼亚政府大力推行数字化管理 (e-government),全国99%的公共服务都可以24小时在网站办理。2005年,爱沙尼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选举中将网络投票合法化的国家。在2023年的议会选举中,网络投票人数比例超过51%,是人类第一次使用网络投票超过一半的选举。
塔林 (Tallinn) 是爱沙尼亚的首都以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位于北纬60度左右,距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Helsinki) 仅80公里。 塔林拥有欧洲最高的人均初创企业 (startup) 数量,这里诞生了很多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如社交通讯软件Skype和外汇交易与金融公司Wise。爱沙尼亚全国超过50%的GDP产自于塔林一个市,在2008年,塔林市人均GDP达到全国水平的172%,欧盟平均水平的112%。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将塔林评价为 "波罗的海地区的硅谷",充分说明了塔林IT行业的繁荣。
截至2024年1月1日,塔林全市人口共461,346人。据2022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全市人口中爱沙尼亚人占据53.34%,最大的外族人口为俄罗斯人,占比34.23%,这和爱沙尼亚被苏联占领的长期历史有关。虽然爱沙尼亚语是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但是据2011年的塔林市政府数据显示,全市只有50.1%的人口母语为爱沙尼亚语,46.7%的人口母语仍然是俄语。事实上,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样,全国绝大部分出生在苏联解体以前的人口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出生于90年代后的新生代人口掌握俄语的比例明显更低。这源于爱沙尼亚在恢复独立后急速与苏联历史脱离,大幅宣传民族意识的结果。
与波罗的海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塔林在现代IT和金融业的加持下,城市建筑和日常生活明显更现代化,是该地区最与众不同的城市之一。
塔林老城 Tallinna vanalinn
塔林的老城区是全市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的建筑,并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与维尔纽斯和里加的老城区不同的是,塔林的老城区并没有在战争中被完全炸毁,老区大多数的建筑确实是建于13-16世纪,并被保存了下来。二战期间,德国和苏联都空袭了这里并扔下了不少燃烧弹,但这一共仅烧毁了老城区大约10%的建筑。这让塔林的老城区更加有看头,而不是在里加和维尔纽斯看90年代后期才重建和修复的"现代"建筑。
塔林老城区的中心是市政广场,这里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塔林市场的所在地,如今这里的一圈建筑已经变成了饭店和咖啡店等餐饮消费场所。
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则是市政厅 (Tallinna raekoda),该建筑起建于13世纪, 这使得塔林的市政厅成为了北欧地区最古老的市政厅,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建筑成型于15世纪初。该建筑主要在夏季对公众开放,塔顶是一个对公众有偿开放的观景平台,是老城区最好的观景点之一。但是从秋天起到来年开春,市政厅会进入维护状态,没有特殊活动的话不对外开放。
波罗的海地区的三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都极其相似,所以经常被人捆绑起来比较。自苏联解体后,三个国家首都的老城区都作为所在国的重点名片而发展起来,但是据我个人观察,塔林明显有着最好的老城区。这不光是因为其建筑更独特,面积更大,还因为它所遭受的破坏程度最小,保真。
托姆比亚山 Toompea Hill
老城区其实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下老城区 (The Lower Old Town) 和托姆比亚山。前者是中世纪时期日耳曼民族的商人和手工匠人聚集的地方,后者是一片贵族居住的老城高地。现在的托姆比亚山仍然是当地的一个权力中心,爱沙尼亚议会 (Riigikogu) 和爱沙尼亚中央政府 (Vabariigi Valitsus) 等国家机构都位于这片高地之上。
爱沙尼亚议会是一个单院制议会,是全国的民主权力中心。该建筑于1918年爱沙尼亚第一次宣布独立的时候建造,依附于已经存在的中世纪托姆比亚城堡。作为制度透明的象征,议会是全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的。群众可以自行组团,并以团队的名义预约报名,议会会有专人带领并讲解介绍议会内的房间和议会的角色。然而,个人游的话只在夏天才可以参观议会,秋冬不提供个人参观服务。
议会建筑所依附的托姆比亚城堡不对外开放,但是城堡最高的部分,即塔楼,有限对公众开放。这是全城最高的观景点,也自然是风景最震撼的地方。该塔楼每年只开放三次,4月份的议会开放日(Riigikogu lahtiste uste päeva)、6月4日的国旗日 (Eesti lipu päeva) 和8月20日的恢复独立日 (taasiseseisvumispäeva)。该塔楼也是爱沙尼亚国旗第一次升起的地方,是全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位于议会不远处的,则是一段托姆比亚山中世纪城墙。该城墙被改造成了一个历史博物馆 (Neitsitorn),如果感兴趣的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正对于议会正门的是一个历史不久但是非常宏伟的东正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Aleksander Nevski katedraal) 。该教堂于1900年完成建设,当时的爱沙尼亚还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教堂本身也是典型的俄罗斯复兴式建筑风格。
托姆比亚山上有若干个观景点,其中最好的则是帕特库里观景点 (Patkuli vaateplatvorm)。这里能欣赏到迷人的老城风景并一直可以看到芬兰湾 (Gulf of Finnland) 的海域,往往都会聚集很多游客。
该观景点的左侧,则是爱沙尼亚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这也是平时总理和各部部长的办公地。
冬季的塔林比较寒冷,正常气候条件下最低温度也会达到零下30度左右。如果没有下雪,地上也会结成一层厚厚的冰,整片广场会变得像溜冰场一样。
街景
得益于IT和金融业的发展,塔林是爱沙尼亚最现代的城市。大量现代的办公楼和商场在苏林解体后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使塔林成为了波罗的海地区最不具有苏联特点的地方。由于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属于同一语系,再加上塔林与赫尔辛基的海上距离只有80公里,芬兰人在塔林街道上到处可见。
据爱沙尼亚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旅游数据显示,光芬兰人自己就贡献了爱沙尼亚全国旅游业收入的39%,他们平均每天会在爱沙尼亚消费130万欧元。这也使得爱沙尼亚加入欧盟后,芬兰是影响它最大的国家。因此,自90年代后在爱沙尼亚的现代化道路上,全国基础建设更靠拢芬兰文化。
观察当地人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窗口就是超市。通过观察超市卖什么、当地人买什么,能很好地透视当地的饮食和文化状态。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售卖商品上,我们能在塔林看到大量的往北欧设计方向依靠的痕迹。
事实上,爱沙尼亚的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位居全欧洲第三名,超过瑞典的这一指数,仅次于挪威和卢森堡。
除此之外,如果在冬季前往塔林旅行,即使是晚冬,路面大量的结冰是游客所需要特别注意的。不过摔几跤之后,也就熟悉了。
结语
通过我们三篇关于波罗的海国家的游记 (苏联解体的第一枪 —— 维尔纽斯) (拉脱维亚首都 —— 里加) 可见,塔林是脱胎换骨最成功的。虽然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都有着类似的发展历史,都在苏联解体后才走上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都极力在割离苏联文化的影响,但显然,只有爱沙尼亚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典范。其成功不仅得益于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更是取决于该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开放的态度,以及耗时多年建立的创业精神。
塔林作为爱沙尼亚发展模式的代表作品,其大跨步的经济提升向很多城市证明,步子迈大了,也不一定扯着蛋,更要学会如何迈腿。很多人不知道,在欧洲大陆最东北端存在着塔林这样一颗明珠,一个刚好位于北极区内的小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