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孟郊《烛蛾》:飞蛾扑火,何以厌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孟郊《烛蛾》:飞蛾扑火,何以厌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aspx?id=e35ffaf10865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个古老的意象在孟郊的笔下,被赋予了更深的哲理意味。

原文

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

译文

两只飞蛾在烛光前盘旋飞舞,它们为何如此急切地厌弃生命?
推测它们飞向灯火的心态,不是厌恶黑暗,而是厌恶光明。
如果天空只有百尺之高,它们或许会去遮蔽明亮的月光。

注释

  • 厌生:厌弃生命。
  • 尔:你;你们。

简析

《烛蛾》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飞蛾扑火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飞蛾在灯火前飞舞,似乎对生命表现出极度的厌倦,渴望毁灭。诗人推测飞蛾飞向灯火的心态,它们并不厌恶黑暗,而是厌恶光明,似乎在用生命追求一种自我消亡的极致体验。最后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飞蛾对光明的决绝态度,以此来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